阎爱华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4-14 整理
阎爱华,女,汉族,生于1953年6月,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副会长。多年来受聘于文化部、中国音协、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音协及新加坡国际华人艺术节、香港国际中华文化艺术节民族乐器大赛及中国音乐金钟奖决赛评委。
阎爱华教授长期担任古筝主课教学,出版了《古筝现代演奏技法训练》等三本教程,总结出了“有、准、妙、深”的古筝科学教学方法的新体系,先后发表了《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有、准、妙、深》《古筝教学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等多篇学术论文,编著《古筝考级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出版。其指导的学生先后有26人50余次在国际、国内大赛中获奖。其中1989年朱蕾、祁瑶分获北京ART杯大赛少年组金奖、专业组银奖;2005年学生任洁连获国家最高奖“文华奖”“金钟奖”两项金奖;2008年詹倩再获“文华奖”青年B组第一名。
阎爱华教授1998年获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人才称号,1999年获江苏省教委“红杉树园丁奖”,2006年获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奖”,同年获南京艺术学院和江苏省文联、音协嘉奖,2007年获江苏省音协“杰出贡献园丁奖”,2008年获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敦煌杯”青少年古筝比赛园丁奖、优秀教师奖。2008年获中国文化部“优秀园丁奖”。同年获南京艺术学院首届本科教学名师奖。2009年,获香港首届国际民族乐器比赛德艺双馨贡献奖。其主持的“以国家最高奖为目标,深度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民乐精英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艺术家
张晓红,1988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同年考入空政文工团担任古筝独奏演员。2005年调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任民乐教研室主任,古筝副教授。
阅读全文 >>
宋婷婷,中国古筝协会会员,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筝教师。是一位出色的古筝演奏家。她那优雅的演奏体现了古筝的魂,让人感到她就是古筝的一部分,因为她把自己深深地融入其中,是古筝四秀之一。
阅读全文 >>
林英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曾任中国歌剧院独奏演员。曾获首届广东音乐比赛演奏一等奖。分别在首届“山城杯”全国电视大赛及首届“ART杯”中国乐器国际比赛中获奖。其演奏的古筝单色纯美、圆润、清新典雅,演奏技巧娴熟全面,具有热情流畅而不失委婉含蓄之风格特点。
阅读全文 >>
青年古筝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首位古筝博士研究生(在读),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获得者。
阅读全文 >>
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多次在文艺晚会上献琴艺,与古典舞、诗歌朗诵大赛、小提琴、二胡等艺术形式跨界合作,古典韵味与时尚律动娓娓道来。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古筝(拼音:Gǔ Zhēng)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涉及作品集
涉及资讯
由 CT. 于 2024-12-20 整理
对于古筝爱好者和收藏者来说,回南天的到来意味着要特别注意对乐器的保护。
阅读全文 >>
由 橘子猫 于 2024-11-23 整理
古筝,这一古老而典雅的乐器,仿佛是一位穿越千年时光的雅士,用它那灵动的琴弦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在众多古筝名曲之中,《秋芙蓉》宛如一颗独特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4-11-20 整理
古筝曲《闹元宵》宛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在琴弦的拨动间徐徐展开。
阅读全文 >>
由 卷鹅 于 2024-10-28 整理
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伊犁河。它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古筝曲《伊犁河畔》便是这样一首作品,它以优美的旋律描绘了伊犁河的壮丽景色与人文风情。
阅读全文 >>
由 花昼 于 2024-10-26 整理
《陈杏元和番》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古筝曲目,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首曲子以古代故事为背景,讲述了陈杏元这位历史人物的故事,通过音乐传达出她的情感世界与命运起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