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钧,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琵琶演奏艺术家、作曲家、著名国画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杨大钧先生1913年4月11日诞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他自幼笃志艺术,勤奋好学,早年攻读文学、习国画、又精擅琵琶,曾先后就读于保定师范、河北大学文学系、北京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
他师从平湖派大师李芳园弟子朱英多年,又得教于汪煜庭、徐立荪等琵琶名家,形成了立足于平湖派,而又博采浦东派、诸城派、崇明派各家之长,荟萃精英,融会贯通,集其大成,从而承先启后,独树新风,以精湛的造诣,成为我国琵琶艺术的一代宗师而闻名于世。 杨大钧先生为了研究民间音乐,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上了。
他研究过清廷典礼音乐,整理过《北京十番锣鼓》,搜集过《大清汇典》乐器图,在四川还专程去峨嵋山、青城山搜集佛教、道教音乐,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合奏曲《梵山钟鼓》。他遨游在民间音乐的汪洋大海里,感到其乐无穷。七七事变”后不久,他参加了沈钧儒、郭沫若组织的民主同盟,创作了琵琶曲《血染卢沟桥》,到抗日前线演奏,以自己的满控怒火和爱国热情,激励抗日战士。抗战期间,他在重庆“特园”鲜英住宅,又一次参加了民盟的组建工作。他用《旭日东升》、《大地回春》、《胜利曲》、《还乡行》、《凯歌归里》等一系列的创作乐曲,继续鼓舞全国同胞坚持抗战到底,收复失地,重整家园振兴中华。
新中国诞生后,他又创作《胜利锣鼓》以表现他内心的喜悦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杨大钧德高望重,为人正直,性格豁达。他严以律已,宽以恕人,待人热诚、谦逊,和蔼可亲。他平易近人,一派忠厚长者的风范。他生活俭朴,不求享受,超然物外,恬淡自适,不为世俗利禄所累,常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自誓、自勉。 1987年12月杨大钧先生离开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