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筚资讯

克木人的筚,形制与傣族的筚相同,是由傣族村寨传入克木人家的。 管身用细毛竹制,长约30厘米,下口内径1厘米左右。上端留有竹节,近节处的内侧面开一长方形吹孔,其上装有铜制簧片,管身正面开有五至七个圆形按音孔,背面上方开有一个高音按孔。有的在管内第 一、二孔处塞以细竹篾,可使第二孔的音高降低半音,并成为最低音。五孔筚的音列为:g1、a1、b1、#c2、e2、#f2。 音色柔美,常用于独奏自娱或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中,多吹奏山歌式的曲调,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乐曲有《串姑娘调》等。...
阅读全文 >>
黎族的筚,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县黎族支系黎和美孚黎聚居地区。 管身用青竹制作,管长25厘米~30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端敞口。将管首节下削薄,在管壁上刻出一个长2厘米、宽0.3厘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下,簧根与管体竹节相连。在管身上开有2个~4个按音孔,常见者多为四孔筚,有的在管尾切一斜口或加一共鸣器。 演奏时, 管身竖置,左、右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上、下两孔,口含簧片,吹气鼓簧按孔发音。音域e1—#c2。音色粗犷而悠扬,低音与西洋乐器单簧管的音色相似。常用于独奏。黎家少年放牛时喜欢吹奏自娱,未婚青年男女在一起娱乐时,也常吹奏筚来助兴。 ...
阅读全文 >>
傣族的筚,由管身和簧片构成。管身用细毛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端敞口。 傣族的筚规格尺寸差别较大,短者约有25厘米,长者可达75厘米。一般常见者,管长30厘米~35 厘米、下口内径0.8厘米~1.2厘米、外径1.5厘米~2厘米。在近首端竹节处的管壁上,开有一个长方形的吹孔,孔长1.5厘米~2厘米、孔宽0.4厘米~0.6厘米,在吹孔嵌以簧片。簧片铜制,簧舌呈锐三角形。管身通常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数目也有不同,最少者四孔,最多者八孔,管身背面均开有一个高音按孔。吹孔和正面按音孔在一条直线上。 ...
阅读全文 >>
筚,傣族、黎族和克木人单簧气鸣乐器。因流行地区的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傣族的筚 傣族的筚,由管身和簧片构成。管身用细毛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端敞口。规格尺寸差别较大,短者约有25厘米,长者可达75厘米。一般常见者,管长30厘米~35 厘米 、下口内径0.8厘米~1.2厘米、外径1.5厘米~2厘米。在近首端竹节处的管壁上,开有一 个长方形的吹孔,孔长1.5厘米~2厘米、孔宽0.4厘米~0.6厘米,在吹孔嵌以簧片。簧片铜制,簧舌呈锐三角形。管身通常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孔。按音孔数目也有不同, 最少者四孔,最多者八孔,管身背面均开有一个高音按孔。吹孔和正面按音孔在一条直线上。 黎族的筚 黎族的筚,流行于海南省东方县黎族支系黎和美孚黎聚居地区。管身用青竹制作,管长25 厘米~30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中间竹节打通,下...
阅读全文 >>
筚在傣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最流行的吹奏乐器,又是傣族叙事性说唱赞哈调和山歌的主要伴奏乐器。 在西双版纳的傣家寨,哪里有赞哈的演唱,哪里就有筚的悠扬乐声在飘荡。筚通常由男性吹奏,但演唱者男女均可,唱者往往用棕扇叶或扇子遮面 。筚还是傣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的“红娘”,小伙子常用筚来向心爱的姑娘倾吐爱慕之情。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 · 百度百科
  • · 搜狗百科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