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编磬资讯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从出土器物分析,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 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上世纪80年代曾在永凝堡抢救发掘了中小墓葬12座。 南秦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之上,北面有瓦日线铁路东西横穿墓地,西南距洪洞县县城约5公里,北距永凝堡遗址约1公里,东北距坊堆遗址约2.5公里,南十余公里为东周洪洞古城遗址。 该墓葬出土的金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座春秋晚期的墓葬共出土各类器物150余件套,有铜、陶、石、金、骨、漆器等。特别是两套9件青铜鼎和成套的编钟编磬乐器组合的发现,...
阅读全文 >>
编磬同编钟一样,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常与编钟相配,合奏“金石之声”,磬音铿锵、清越、明亮、穿透力强,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曾侯乙编磬,国家一级文物,与曾侯乙编钟齐名。编磬架是青铜制的,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曾侯乙墓出土的很多文物都有相同或类似铭文)。这里的磬是石制的,刻有编号或乐律铭文。 编磬架:青铜错金磬架,由一对圆雕怪兽及其头上插附的立柱为虡,两根圆杆作横梁,呈单面双层结构。兽顶插附的立柱从腰、顶两处与横梁榫接。横梁底等距焊铸铜环,以串钩挂磬。磬架施线条流畅的错金云纹,32块磬系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制成。 一磬虡兽舌上有“曾侯乙作持用终”铭文。磬上刻有(其中有少量为墨书)编号和乐律铭文,计708字,意与曾侯乙编钟铭辞相通。经复...
阅读全文 >>
磬是一种石制的击乐器,可能由某种片状石制的劳动工具演变而来。磬在远古时代称作“石”和“鸣球”,在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发现了一石磬,形状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圆孔用于悬挂,整体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还士分锐利,敲击时仍能发出清脆的声音。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铜制等多种,分为两种,一种为单个的大的磬,在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音色与青铜乐器发出声音一样清亮。 编磬 编磬是可以演奏旋律的打击乐器:把若干只发出不同音色的磬编排成一组,能发出几个音色不同的音来。 早在3000多年前人们就用磬石制成“编磬”,商代的编磬,一般三枚一组,在殷墟西区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编磬。20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楚地的编磬制造技艺达到较高水平。 2009年,“...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