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鸣乐器

彝族唢呐(拼音:yí zú suǒ nà)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双勒浪(拼音:shuāng lè làng)双勒浪,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双勒浪,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形制与布依族单管勒浪相同,由长短、粗细、音高相同的两支勒浪并排绑扎而成。也有在两 支并列的管身上口,插入一根弯曲的连接管,共用一个簧哨。
洞巴(拼音:dòng bā)景颇族双簧气鸣乐器。“洞巴”是景颇族景颇支系语音译,为汉语带牛角的管笛之意。载瓦支系语称比切或比克。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等地。
阔诗乃依(拼音:kuò shī nǎi yī),别称双管笛,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和田、东疆鄯善等地。
双筚篥(拼音:shuāng bì lì),别称双觱篥,双簧气鸣乐器。
笛朽篥(拼音:dí xiǔ lì),又称决篥、笛篥吐、笛哦玛、哦里哦玛、达提吐来,僳僳族族边棱气鸣乐器,为拉祜族气鸣乐器的泛称,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库洛(拼音:kù luò),又称多、道儿,僳僳族族边棱气鸣乐器,克木人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等地。
笛老挪(拼音:dí lǎo nuó),又称土洞箫,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支系仆人聚居地区。
侗笛(拼音:dòng dí),别名介各、济各斯、各笛、草笛,侗族特有的吹口气鸣乐器,外形和洞箫相似,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黔、桂、湘三省毗邻的广大地区。
哈号(拼音:Nán xī hā hào)是一种几近失传的乐器,为瑶族先民所创,与瑶族乐器中的角号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嫩竹削制而成。
塔吉克竖笛(拼音:tǎ jí kè shù dí),别名苏奈依、唢勒耐依、苏那依,塔吉克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太平箫(拼音:tài píng xiāo),别名展本都、展拍籁、展奢,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保山地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贵州省毕节地区。
嘎嗦(拼音:gā suo),别名拉音笛,苗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那坡等地。
姊妹箫(拼音:zǐ mèi xiāo),别称乌里乌鲁、占得息、力布 、咪咪,布依族、苗族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西南、黔南、安顺等地区。
波晓呼(拼音:bō xiǎo hū),别名双箫、双笛,布依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三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等地。
决篥杰(拼音:jué lì jié),别名达提吐,僳僳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保山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 自治州等僳僳族聚居地区。
筚(拼音:bì),别名筚姑、筚咪、筚朗、筚鹿、筚内、筚林当、筚端相,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临沧地区、思茅地区和海南省等地。
马布(拼音:mǎ bù),别称布惹,彝族独有的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从江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筚鲁(拼音:bì lǔ),别称洪拜、布惹、草杆、直箫,彝族、拉祜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姚安等地。
寸笛(拼音:cùn dí),别称木比美,彝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地区。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