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伯(拼音:bō bó)波伯,纳西族双簧气鸣乐器。纳西语又称哺布,还有芦管、筚篥之称。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邻近地区。
彝族唢呐(拼音:yí zú suǒ nà)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低音嘟噜(拼音:dī yīn dū lū),别名簇、大洞箫,黎族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海南省。
寸笛(拼音:cùn dí),别称木比美,彝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地区。
筚多喝(拼音:bì duō hē),别称喃多喝、敦嘟喔,壮族、苗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大农村。
利罗(拼音:lì luō),黎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海南省保亭、昌江、东方等地。
其篥(拼音:qí lì),别称士布里、帮、吕渣、肖列,羌族、藏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黑水、理县、汶川等地。
双管筚朗叨(拼音:shuāng guǎn bì lǎng dāo)是傣族、德昂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瑞丽、盈江、临沧地区镇康、耿马等地。
双管闷笛(拼音:shuāng guǎn mèn dí),彝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双柏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等地。
塞箫(拼音:sāi xiāo),别名展尖,苗族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兴义、安龙,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那坡和云南省广南、富宁等黔、桂、 滇三省区接壤的苗族地区。
瓦格洛(拼音:wǎ gé luò),别名小独笛、蔚格利、著,佤族的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筚鲁(拼音:bì lǔ),别称洪拜、布惹、草杆、直箫,彝族、拉祜族的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姚安等地。
壮笛(拼音:Zhuàng dí),壮语称奴,直译为笛,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 田林、百色、那坡、德保、靖西等桂西各地。
筒箫(拼音:tǒng xiāo),朝鲜族边棱气鸣乐器,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决列(拼音:jué liè)僳僳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地区等地。
五月箫(拼音:wǔ yuè xiāo),瑶族支系排瑶吹口气鸣乐器,流行于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
大嘀珑(拼音:dà dí lóng),布依族单簧气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古羊、代化、睦化、芦山和安顺地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等地。
勒尤(拼音:lè yóu)是布依族的民间双簧竖欢乐器。形似唢呐,无碗,上置虫哨吹奏,可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流行于黔西南广大地区。
双勒浪(拼音:shuāng lè làng)双勒浪,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双勒浪,布依族双簧气鸣乐器。形制与布依族单管勒浪相同,由长短、粗细、音高相同的两支勒浪并排绑扎而成。也有在两 支并列的管身上口,插入一根弯曲的连接管,共用一个簧哨。
长积(拼音:cháng jī),别称双管,苗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扁牙等苗族聚居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