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铃(拼音:Jīngāng líng),是藏、蒙古、纳西、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藏语称止布、兹巴。汉族称法铃、西藏铃。历史久远,原为佛教密宗法器,由印度传入我国。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尤以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盛行。铃身外形似钟,下口圆,顶部及铃身用繁复花纹装饰,铃身内悬有铜制铃舌,用于喇嘛法事诵经及佛乐中。据专家介绍,金刚铃是修法时用的法器,柄端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铃形。
铜铃(拼音:Tóng líng),苗族、壮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的西林、隆林和桂南的邕宁、武鸣等地。是古代乐器八音之一金类。铃的形状也象钟,但比钟小得多。用铜制成,外观呈圆球状,规格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5厘米,小者直径约2厘米,铃的上部设有环状耳,用以穿绳系挂,铃的底部有一长条形开口,口长小于铃的直径,口宽随铃而定,铃大则宽、铃小则窄。铃内置有两个比铃口略宽的铁制圆珠。一般常将三至五枚同样大小的铜铃缀系于一圆形圈框或绳带上。
铓锣(拼音:máng luó)又称冬锣。在云南傣族民歌《地上的天堂》中有这样描述到“ 傣家人欢聚在澜沧江畔,鋩锣敲得震天响。”在《中国民间故事选·小木匠》在中也有出现“他愤然的转回宫廷,敲起无数面鋩锣。”
木琴(拼音:mù qín)一种打击乐器,是由一套长方形小木块组成。凭借木块的长短对这些木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演奏时以两个木制的小槌在木块上敲击,发出声音略似骨头的枯干的叩击声,音质强烈刺耳,具有非凡的穿透力。
镈(拼音: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镈体型比钟大,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早期镈两侧多有鸟云形、虎形、或者夔形的“翼”,装饰华丽繁复。是古代汉民族大型单个打击乐器。
竹簧(拼音:zhú huáng)又称响篾、吹篾、弹篾、口蔑、口簧、口琴、口弦。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是我国彝、拉祜、纳西、僳僳、傣、哈尼、景颇、佤、布朗、怒、独龙、基诺、普米、苗、藏、珞巴、羌、哈萨克、回、高山、黎和汉等民族综合奏体鸣乐器。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宁夏、陕西、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等省区。
木棍琴(拼音:mu gun qin),高山族敲击体鸣乐器,阿美部族称阔康。流行于台湾省中部地区。
阔朔克(拼音:Kuò shuò kè)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民间打击乐器。汉族称木构或乐构。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一带。
叮咚(拼音:Dingdong)黎族特有的敲击体鸣乐器,以乐器的发声命名。在黎族群众中,不论男女老少都爱打叮咚,并把它看作自己心爱的乐器,还编了许多叮咚民歌,每逢过年过节或集会庆祝就会一边演奏、一边歌唱。
铜鼓(拼音:tóng gǔ)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它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司涅(拼音:Sī niè)流行于西藏、四川、甘肃 、云南等省区,是藏族、门巴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还称其为司尼。
碰铃(拼音:Pèng líng)古代称铃钹。是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它的形状如铃,铜制,一付两个,用绳穿连,互相撞而发音,无固定音高。常用于器乐合奏及戏曲伴奏中,为节奏乐器。
二钹(拼音:Èr bó)是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永顺、保 靖和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的土家族互击体鸣乐器。
钲(拼音:Zhēng),击奏体鸣乐器。是古代的一种军用打击乐器,也称“丁宁”,形似钟,有长柄,使用时口朝上,以槌敲击,盛行于春秋时期南方诸国。
陶钟(拼音:Táo zhōng)是一种简体带把的陶质乐器。使用时一手执钟把,另一手拿棒或槌敲击钟体发声。陶钟在考古发现中极少,它的造型已十分接近商代青铜乐器铙。
瑶铃(拼音:Yáo líng)是瑶族的摇击体鸣乐器。瑶族称铃。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那坡县等地。铃体用铜铸制而成。外形似钟,形制因流行地区不同而有异。
串铃(拼音:Chuànlíng),这是用金属串成的马蹄形(或半圆形、棒形等)的若干个小铃,通过敲击、抖动或摇晃引起的振动而发音。音色清脆,音量较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属于散响类的乐器,比较常见在儿童乐曲中。在表演时尤其要掌握节奏插入的时机,一般在音乐的强拍或弱拍上使用。
单打(拼音:Dāndǎ),又称手锣、手托。是壮族、侗族、瑶族的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西和广东省。
热巴铃(拼音:Rè bā líng),藏语称热巴司,汉族称热巴铃、扁铃。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铃高3厘米,铃壁较小镲略厚,圆盘中心隆起部位称铃顶,钻有小孔,铃顶内用皮绳系以山羊角或硬木块为铃舌,铃顶外系以牛皮带一截为铃柄,柄端接以红绸带为饰。
铝板琴(拼音:Lǚbǎn qín)是一种体鸣乐器,外型类似于直立式钢琴。铝板琴为法国人所发明。最初的发音体用一系列音叉,亦称钢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