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乐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箜篌(又称空侯或坎侯)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但从十四世纪后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
汉小筝是一款由南京艺术学院古筝硕士研究生毕业史健先生和敦煌大师傅高徒共同研发制造一款方便携带,精巧可爱,音色优美的小型古筝乐器。
喀什热瓦普(拼音:kā shí rè wǎ pǔ),是乌孜别克族、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这种热瓦普,音域宽广、音色清脆、明亮,最适于独奏,也可参加乐队用于器乐合奏或歌舞伴奏。
阿肯东布拉(拼音:ā kěn dōng bù lā)是哈萨克族弹拨弦鸣乐器。 哈萨克语“阿肯”是“民间歌手”之意。阿肯东布拉则是民间歌手边弹边唱时常用的东布拉。
彝族四弦(拼音:yí zú sì xián)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红河、石屏、弥勒,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和路南彝族自治县等地。
龙头三弦(拼音:lóng tóu sān xián)是白族弹拨弦鸣乐器。因琴首饰以龙头而得名,白语称匈子加。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洱源、大理、云龙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等地。
竹簧(拼音:zhú huáng)又称响篾、吹篾、弹篾、口蔑、口簧、口琴、口弦。历史悠久,形制多样。是我国彝、拉祜、纳西、僳僳、傣、哈尼、景颇、佤、布朗、怒、独龙、基诺、普米、苗、藏、珞巴、羌、哈萨克、回、高山、黎和汉等民族综合奏体鸣乐器。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宁夏、陕西、广西、广东、台湾、海南等省区。
考姆兹(拼音:kǎo mǔ zī)是柯尔克孜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乌恰、阿克陶、阿合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 斯等地。
二钹(拼音:dà sān xián)是蒙古、满、汉等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区。
竖箜篌(拼音:shù kōng hóu)是我国古代汉族弹拨弦鸣乐器。竖头箜篌,又名胡箜篌,约在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
双排弦箜篌(拼音:shuāng pái xián kōng hóu)是我国新型弹拨弦鸣乐器。在箜篌流传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沿袭着传入时的结构和外貌,但这种现象,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被改变了。乐器制作家韩其华在箜篌领域中首先创制成功双排弦箜篌,不仅使箜篌的结构和演奏技法有了长足发展,同时也使箜篌的外观焕然一新,在音响效果上,也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已用于音乐实践中,并首次在电影音乐中启用箜篌。
雅托噶(拼音::yǎ tuō gá),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 蒙古族各阶层使用雅托噶是有区别的,军队多使用十四弦雅托噶,用于出征、战斗和凯旋等军事活动中;宫廷和王府常用十三弦雅托噶,用于迎宾、宴请和送往等礼仪活动中;喇嘛寺院和民间则使用十二弦雅托噶,用于祭祀、诵经和民间盛大集会(那达慕)等宗教和喜庆活动中。
弹布尔(拼音:tán bù ěr),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弹弦乐器。域宽广,音色清脆,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拉祜族小三弦(拼音:lā hù zú xiǎo sān xián)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因拉祜人最为喜爱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
壮族三弦(拼音:zhuàng zú sān xián)是壮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与汉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于壮族八音合奏或为壮剧及说唱伴奏,深受壮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百色、田阳、田东、德保、靖西等桂西和桂南各地。
大阮(拼音:dà ruǎn)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前87年)创制,当时称琵琶。阮(古琵琶)— —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奏此器而得名。 大阮作为阮的一种,在合奏中主要担任低音和旋乐段;其音质圆润、浑厚优美动听、低沉婉转,是民族乐队、戏曲乐队、民族交响乐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一件精美的独奏乐器。
忽雷(拼音:hū léi)是一种颈式半梨形音箱的拨弦乐器,可见于唐代的典籍记载,唐代使用忽雷非常的广泛,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代很少能看到忽雷这种乐器了,当然也就无人再会弹奏这种乐器,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喀什热瓦普(拼音:duō lǎng rè wǎ pǔ)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又译称刀郎热瓦普、多兰热瓦普。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巴楚、麦盖提和莎车等地。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是“哈密 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彝族小三弦(拼音:yí zú xiǎo sān xián)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思茅、保山等地区。
彝族中三弦(拼音:yí zú zhōng sān xián)是彝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曲靖地区路南彝族自治县、宜良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泸西等地,是彝族支系阿细、阿哲、撒尼人喜爱的民间弹弦乐器。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