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长鼓起源于古代细腰鼓,从其形制特点、流行地域和使用场合等方面考察,它与黄泥鼓有许多共同之处,它的鼓形和公黄泥鼓犹为相似。故历代史籍文献记载瑶族所用此类鼓时,又称其为腰鼓、长腰鼓、长篌、长鼓等,概是同出宋代、同出一源的姊妹乐器。
明清以前长鼓形制较多,有普通长鼓和特大长鼓,在普通长鼓中又有长鼓和短鼓之分。明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衡人赛盘古,……以木为鼓,圆径一斗余,中空两头大。四尺者谓‘长鼓’;二尺者谓之‘短鼓’。”
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但不相送、不出售,并且寨寨都有。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铙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植于地,坐拊之。”亦为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之变体。流行于广西、广东等瑶族聚居地区。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
阅读全文 >>
在广西大瑶山下,在粤北、湘西南,聚居着勤劳聪明的瑶族人民,自古以来,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人人喜歌,个个善舞。流传在民间的长鼓舞、伞舞等舞蹈,动作矫健而抒情,表现出瑶族人民勇敢而乐观的精神面貌。瑶族舞曲美丽动听。每逢节日或喜庆,瑶族人民必挎长鼓而舞,舞蹈有双人舞、四人舞和集体舞等。
关于长鼓的起源,在瑶族民间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很早以前,瑶族人民决定选举一位领袖, 率领大家抗御外族统治者的侵略。一天,一声巨响,空中直降一道白光,插入一块巨石之中,变成一柄长剑。人们议定,能将剑拔起的人,将是全寨首领。多少人跃跃欲试都失败了,只有一名叫冬比的青年将长剑轻轻拔起。于是,他被全寨推举为首领。他率领大家为反击外来侵略、保卫瑶山打了无数次胜仗,最后负伤牺牲。瑶族人民在包头布上插上一根长长的白鸡翎,象征那闪光的长剑,从深山砍来梧桐木,制成长鼓,以手拍...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