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二胡资讯

“美丽南京风光好,白局一曲难画描,文人墨客若有兴,金粉之地走一遭……”在南京赛虹桥街道的“赛虹大舞台”活动现场,同为南京白局传承人的殷荣华、殷红玉父子俩拉着二胡,正在演唱的这曲《花开四季美南京》就是他们将白局搬上舞台的创新节目。 说的是最正宗的城南老南京话,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2008年,白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把非遗文化更好传承下去,年过八旬的殷荣华把一身本领传授给了儿子殷红玉,自那以后,校园里、社区中、舞台上,常能看到殷氏父子同台的身影。 △演出舞台图 一天八场,八旬老人横跨南京城演出 今年82岁的殷荣华从14岁时就跟着叔叔学唱白局,他与妻子夏志芬也是因为白局结缘。60多年前,殷荣华和叔叔一起拉二胡伴奏,夏志芬则陪着姐姐一起唱曲。因为两个人都热爱白局,在一次次的白局演唱中,他们结下姻缘。直到现在...
阅读全文 >>
时而急骤,时而舒缓。抖音直播间里,女孩低着双眸,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手中的二胡上。在一阵激昂的旋律逐渐放缓后,女孩左手突然摁出下滑音,右手快速扬起,只推不拉,用颤弓技巧模仿出一声声烈马嘶鸣。 工作日的午休时间,抖音直播间里,有近千人正在听熊浠文拉着二胡的经典曲目《赛马》。 “经典的就是好听”“下次直播让学二胡的儿子也来看看”……一曲结束,网友们的评论和礼物像抛向舞台中央的鲜花,不断在直播间里刷出。直播已经成了熊浠文每日的固定生活。两年来,她在抖音上收获了55万的粉丝和157万的点赞。而直播打赏带来的丰厚收入,也让她能心无旁骛地继续自己的三份二胡事业——一边直播,一边带学校乐团,一边在文化馆教一群年过七旬的大爷大妈。 ...
阅读全文 >>
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在丹阳也有一名特殊的志愿者,慰问困难户、给困难学生赠送二胡、无偿捐献二胡给公益团队拍卖……他就是丹阳赵氏制琴传承人——赵军,他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近几年来,作为一名志愿者,赵军和丹阳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民盟丹阳文化支部、民盟中医院支部、丹阳红十字会等单位和团体,走访慰问了丹阳全州敬老院、司徒敬老院、陵口镇东青社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慰问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大米、食用油、牛奶、点心等生活必须必需品,传递爱心。在今年1月底的慰问活动中,赵军还和同行的志愿者一起给老人包馄饨,祝愿老人们生活安安顿顿。 2022年1月赵军与丹阳市红十字协会慰问陵口镇留墅村委会20余户建档立卡贫...
阅读全文 >>
近日,CAA客户青年二胡演奏家、唱作人陈依妙接受《音乐财经》“请回答2022”特刊专访,分享自己的音乐成长历程与未来发展规划。作为中国三大二胡比赛金奖大满贯的最年轻获奖者以及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陈依妙始终秉持着“二胡世家”对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热爱,以Z世代特有的艺术创作风格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绽放文化自信。 (图片来源:音乐财经 公众号) 以下为“音乐财经”公众号内容 要点: 1. 家人都从事音乐演奏事业,让陈依妙能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成长。 2. “二胡世家”的标签让她对于二胡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但并没有带来过多的负担和局限。 3. 作为年轻一代内容创作者,扎实的音乐功底与“网感”的结合,让她在社交媒...
阅读全文 >>
2022年,正值尼克松访华50周年纪念日及中美发表《上海公报》50周年纪念日,中美两国分别开展了围绕中美友好合作为主题的多样纪念活动。CAA客户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受邀参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音乐会;青年二胡演奏家陈依妙参与“尼克松访华破冰之旅50周年庆典”及经典专场演奏会“艺汇东西,美美与共”;国际芭蕾舞艺术家谭元元陪同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旧金山观看了旧金山芭蕾舞团演出。三位艺术家以音乐、舞蹈为媒介,传递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友好态度,收获权威媒体的一致好评。 1972年2月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于上海签署《上海公报》,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2022年2月28日是中美发表《上海公报》50周年纪念日,在上海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向大会发表视频讲话,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中美政、商、学等各界代表和友好人...
阅读全文 >>
“二胡两根弦,一头连中国,一头连日本。”近日,日本名古屋市立爱知小学与中国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以视频连线方式举办了缔结国际友好学校签约仪式,这是中日两国第一对通过二胡缔结的国际友好学校。 日本名古屋市立爱知小学与中国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以视频方式举办缔结国际友好学校签约仪式。右侧前排第一位为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两所异国小学能缔结友好学校,离不开背后一直用二胡推动两校交流的旅日华人艺术家张滨。多年来,张滨持续在名古屋等地推广二胡文化。疫情期间,许多日本小学无法再使用短笛上课,于是爱知小学邀请张滨给孩子们上二胡课程。孩子们对二胡的喜爱,让爱知小学成为日本第一所正式将二胡纳入音乐课堂的学校。2021年11月,在张滨的沟通下,爱知小学又与中国南京民族乐器特色校——南京市南昌路小学以视频形式开展了线上音乐交流会,打开了两国小朋...
阅读全文 >>
乐器和人一样,也是有性格的。就像人的嗓子,有的人的嗓子可以唱得高一些,有的人的嗓子却只能唱低音。这里有一种看不到的规律在里边,什么样的嗓子唱什么样的歌,是不能乱来的。 那么,中国的民族乐器,都有着怎样的性格? 悲剧性格:二胡和马头琴 中国的乐器很多,但大多都是悲剧性格。比如二胡,就是一种很悲剧性的乐器,所以瞎子阿炳才会用它来演奏他内心的凄苦。 想象一下,阿炳一边拉着二胡,一边在江南细雨里慢慢走着。巷子细细长长,石板路面一块一块都给雨水打得一片湿亮。 提及悲剧性格,马头琴也是这样,而且往往拉马头琴的人还在那里调着琴弦,那悲剧的味道就出来了,它是一种骨子里哀伤的乐器。 马头琴也能演奏节奏快的曲子,但这不是马头琴的本色,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哭泣般的浑浑的音色效果。 最“没有性格”:古...
阅读全文 >>
大时代的旋律落在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会留下独一无二的音符。就比如,冬残奥会正式开幕前,属于魏雅然的,并且已被她“刻”在心中的音符。那一晚,参与《同在蓝天下》暖场表演,低视力的魏雅然没能看到现场璀璨,却在返场时感到,火炬真的就在自己身边。 也许在别人眼里,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是一位残疾人的演奏经历。但对魏雅然来说,这意味着,一个低视力的女孩,也能在音乐的美好世界中沉浸,从而脱离生活的艰辛。 用中国乐器演奏出其他国家的经典作品 开幕式很圆满,魏雅然留有遗憾。“其实还是挺可惜的。可能因为它属于仪式前表演,我们上下场的过程不便,不太容易播出太好的效果。”演出结束后,在各个视频平台,除了一些零碎片段,《同在蓝天下》这一长达十几分钟的暖场节目几乎找不到完整影像。她说:“这次的节目还是很有感染力的,由残疾人、乐手还有盲校的孩子们一起表演,展现出残...
阅读全文 >>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罗鑫)4日晚,随着灯光渐渐暗下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始前的表演节目《同在蓝天下》落下帷幕。残疾人乐手们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和同伴们走下舞台。 在这个暖场节目中,中国传统乐器被一群特殊的乐手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观众连连鼓掌。 以亮丽的冬残奥会会徽为背景,面对看台上观众用手机点亮的“星光”随着节奏而晃动,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二胡表演专业的研三学生魏雅然感动不已。 就在来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路上,她还戴着耳机,反复听着手机里播放的曲目。“从小到大,我和健全人一起上学。由于低视力,看书需要用放大镜,有时看黑板上的字,需要同学读给我听。” 这次冬残奥会的表演排练,看不清谱子,通过反复听辨,音符早已“刻”在魏雅然心中。而此次表演的乐手...
阅读全文 >>
3月8日中午,“鸟巢”体育场1号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二胡演员俞彧戴着黑色镜片来回张望。因为先天性白化症双眼视力不足0.1,俞彧看不清访客的面貌,但雪白的脸庞上,仍然浮起微笑。本月4日,她完成冬残奥会开幕式暖场节目的《在美丽的冰雪里》《丝路随想》和会徽展示环节的“放风筝”表演后,又和团队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冬残奥会闭幕式节目排练中,她告诉记者,前一天一直排练到晚上十二点。 “努力与陪伴” “我可能总是嘻嘻哈哈的,才看起来更年轻吧。”俞彧笑着扯了下熊猫形状的帽子边沿,一缕白色头发溜了下来。她1991年出生于甘肃张掖,患有先天性白化症;因为白化症让人缺失黑色素,所以导致皮肤和毛发是异于常人的白色,并使双眼视力不足0.1,且无法通过眼镜等手段进行矫正。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