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传统‘火不思’进行了改良,已改进了音准、音色、弹奏舒适度等9项弹奏缺陷,在外观及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优化,目前已经完成研发,基础样品也试验成功。”
阿西达是内蒙古著名的音乐制作人,他讲述了改良这个乐器的初衷:“我自己从事蒙古族音乐制作已经有20几年了。当看到我们蒙古族的弹拨乐器因为种种问题无法与蒙古族音乐一同登上国际舞台时,非常遗憾,作为蒙古族的音乐人,我觉得我有能力更有责任去完善它。”
据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资料显示,火不思,又称虎拨思、好必斯等,属蒙古族弹拨乐器,主要流行于内蒙古、河北和甘肃等地。火不思之名及其形制,始见于元代史籍。火不思演奏在元代常用于宫廷盛大宴会或王室内的盛会。
“随着历史更替,这一古老的蒙古族乐器在清代之后逐渐失传,到上世纪70年...
阅读全文 >>
从2006年开始,火不思乐器进入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中小学音乐课堂。在蒙古族中学、职业中学、蒙古族小学音乐课程中,每周3节的火不思音乐课,就是由师承高·青格勒图的乌日娜为孩子们授课。
乌日娜是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不思代表性传承人她于2005年参加由教育部、文化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人才推选大赛”获得火不思演奏金奖
近年来镶黄旗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制定了详细的火不思保护传承计划和实施方案,开展了火不思音乐进校园传承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各类传承教育及演出表演活动,来传承和推广火不思音乐。
此外,他们还编辑出版了火不思教程及音乐光盘,拍摄了火不思音乐专题片,创演了蒙古族宫廷歌舞乐《金帐宴歌》《阿斯尔》及“火不思舞”,开展了火不思音乐对外演出交流活动。
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阿斯尔音乐节”“...
阅读全文 >>
弹拨乐器火不思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唐代的古画中,盛行于元朝宫廷。新中国成立后得以广泛传播,主要流传于内蒙古、新疆、甘肃北部等地。
内蒙古有一位与火不思结下不解之缘的弹奏者,2014年她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火不思传承人”,伴随火不思神秘的色彩我们走近了拨响它的演奏人——乌日娜。
乌日娜出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她的父亲是一名音乐老师,在 父亲的教导下打下了良好 的音乐功底。
1976年,乌日娜还是个懵懂的小女孩,本该在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快乐生活,她却提前经历了人生选择——择业。经过严格的考试,通过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的选拔,她成为了一名文艺工作者。初来乌兰牧骑的她什么都想学,各种乐器、多种唱法还有民族舞、现代舞,很快她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乌兰牧骑队员,之后跟随乌兰牧骑队伍...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