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剑胆琴心冶心灵。近日,伴着苍劲坚实、潇洒悠远的动人旋律,古琴演奏家、教育家,天津七弦琴院掌门人张子盛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兰州国学馆,携兰州得意门生王芳燕等诸多弟子在“烟火兰州迎新春 冬游金城过大年”系列文旅活动之“祥龙献瑞·琴动金城”迎新春古琴雅集活动中精彩亮相。师徒一众盛装登场,以一曲曲沁人心扉、幽深静远的经典雅乐致敬国学先贤、诠释金城之美,彰显出极具意境与品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魅力,为到场的古琴爱好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强强联手打造一流古琴文化研修基地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有着3000余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具有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等特点,2003年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烟火兰州迎新春 冬游金城过大年”系列文旅活动之“祥龙献瑞·琴动金城”迎...
阅读全文 >>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也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2023年11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文化艺术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幽兰春晓》《琴荟》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喻静,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田青,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徐福山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锋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王晨阳总结并肯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古琴艺术保护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对...
阅读全文 >>
“飞逝的时光里,流走的岁月中,有的工匠,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悄然消失;有的工匠,仍坚守初心,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王先宏就是其中之一。他不改初心,以匠心斫制古琴,传承古琴文化。”记者9月16日在扬州采访获悉,该市知名古琴演奏家、斫琴师王先宏近日接受央视“平凡匠心”栏目专访,在“古琴之乡”扬州引起不小反响。
记者了解到,擅于演绎亦擅长斫琴的王先宏,创造出古琴新款芙蓉式和临风式,获得了国家专利。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位居“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其独特审美特性与“金石之音”,契合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精神意境,因此成为文人墨客最好的精神伴侣。记者了解到,王先宏8岁随父学习民族乐器,18岁参军入伍,被特招为文艺兵。在部队文工团十多载专业训练下,通晓多种乐器的演奏和音乐创作。转业后回到琴筝之乡扬州,研究和传承古琴艺术,师从中央音乐学...
阅读全文 >>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乐雅集在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梅花馆举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姚公白伉俪携手走进该馆交流演奏,梅花馆南音弦友通过指、谱、曲高规格演奏迎接客人,参加演奏的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音代表性传承人苏诗咏、夏永西等,我国古老音乐杰出代表古琴和南音在泉州古城交相辉映,精彩的演出令现场听众陶醉。
古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200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活化石”。
姚公白自幼爱好音乐,从其父姚丙炎先生学琴,深得浙派姚门精髓。此次来泉,他分享了古琴在我国和福建的发展情况,为现场观众演奏了《乌夜啼》,该曲见于1425年琴曲专集《神奇秘谱》。
“古琴在泉州有许多传播者和爱好者,纵观...
阅读全文 >>
《大音希声》古琴专场音乐会1日晚在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艺术中心上演,成都古琴文化学会与梓又雅乐团为当日到场观看的各代表团成员等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随着手指的拨动,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而出,悠远的箫声响起,将在场观众的思绪引向远方。《华胥引》《凤求凰》《庄周梦蝶》等节目次第上演,既有古琴的独奏,又有人声、箫声的和鸣,将传承千年的中国音乐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太华丽了,就好像穿越了三千年的时间去见证那些文化与情感,乐器与人声的融合,让人感觉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成都真的给人以家的感觉。”在场的美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副团长戴维·安东尼·克诺普的感受颇为诗意,“我对中国的其他文化也很感兴趣,舞蹈、音乐甚至是美食……我认为这都是人们通过数千年的时间找到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这一音乐会也是在大运村举办的“Be Togethe...
阅读全文 >>
日前,随着闽派古琴名家陈志强一曲《流水》,“朱子琴声传两岸、寻根相望一家亲”朱子文化交流活动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拉开序幕,60余名台湾同胞前来参加活动。
作为第十五届海峡论的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分论坛——闽台古琴传承与交流,此次活动将朱子创作的琴曲诗词等融入闽派古琴演奏中,备受古琴爱好者的喜爱。为期三天的活动中,两岸琴师演奏会友,技艺培训交流,以琴载道。
台湾大学哲学博士陈淑娟以闽派版本曲谱演奏的《渔樵问答》,还有台湾白阳乐团的《高山青》、台湾老师林法演奏的《广陵散》等,牵起现场来宾的乡情。《循理朱熹》等古琴演奏中融入朱熹古诗朗诵,两岸大师最后一曲古琴齐奏《归来》,让现场来宾久久不愿离场。
研究古琴音乐美学的陈淑娟告知记者,台湾出版的《与古斋琴谱》《琴学入门》两本书,均介绍闽派古琴的发源地为浦城。古琴是两岸共...
阅读全文 >>
步入辽宁省博物馆一楼一号展厅,悠扬的琴声缓缓飘入耳中,与展厅入口的巨幅画作——《携琴访友图》交相辉映。画中,士人领着手捧古琴的琴童,拜访草庐中的好友,仿佛把观众带入了古人访友之境。
5月18日,“清音悠远 古琴文化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该展览是辽宁省博物馆首次举办的古琴文化主题展览,共计展出古琴实物和古琴文化相关文物121件/组,其中有41件文物首次在辽宁展出。展览共分为“悠远”“修身”“雅兴”“知音”“曲意”五个部分,分别向观众述说古琴斫制历史,解读古琴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文人雅士修身、交友的内心世界。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在展览的“悠远”部分,一件制作于唐代、距今1200多年的九霄环佩琴静静地放置在展柜内。众多观众围绕展柜仔细端详着这件古代名琴,感受着岁月的痕迹。琴...
阅读全文 >>
4月16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古琴艺术专场在北京紫霞琴院举行。此次活动以展演讲座和研讨等多元形式线上线下结合举办,是一次非遗传承、传播的现场实践。
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著名古琴演奏家赵晓霞认为,本次活动在形式上精心设计,内容上把教学评点、大师展演、互动访谈、历程分享、专家研讨等环节融合呈现,并且同步直播,现场感强,生动活泼。
展演讲座由古琴演奏家李蓬蓬主讲。李蓬蓬和现场观众分享了学艺之路,以及她多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出经历。李蓬蓬认为,要把握好每次演奏机会,因为观众对古琴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古琴的认知。
期间,李蓬蓬现场为琴友指导琴技,深入浅出地讲解弹奏技法和要点。在指导结束后,李蓬蓬应邀弹奏了经典古琴曲目《流水》。
在研讨环节中,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对中国...
阅读全文 >>
青山下,绿溪边,古寺晨钟,琴曲悠扬……
走在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芦庄村洁净的小路上,会听到音色清新、余音悠远的古琴曲传入耳中,真抵人心,沉浸在远离喧嚣闹市的宁静中,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北京红螺文化研究会会长芦世华说:“自从芦庄村开设琴课后,大家奔走相告,纷纷报名,现在我们第一批学员已经能有模有样的独立弹奏曲子了。”她洋溢着无比的欣喜介绍着。
芦庄村比邻千年古刹红螺寺,国学大师李谨伯先生纪念馆和李谨伯先生创立的北京红螺文化研究会就坐落在村内。村党支部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以特色民宿文旅产业,成为京郊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二十四节气民俗旅游示范村。住在村里的芦世华带领研究会成员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人类健康事业的研究与弘扬。
“古琴说难学就难学,说不难学...
阅读全文 >>
“古琴音乐之雅韵”文化沙龙活动15日晚在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简称“中心”)举行,吸引了100多位热爱古琴艺术及中华文化的来宾参加。
本次文化沙龙旨在介绍和展示中国古琴艺术,使来宾在优美动人的音乐中领略古琴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孙勤航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之一。中心希望通过本次文化沙龙活动,让中德民众更好了解和欣赏古琴音乐,感受古琴艺术的魅力,从而促进中德艺术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中心此次特邀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跨文化音乐教研室讲师李蓬蓬为来宾们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古琴艺术及其在中国文化、哲学、美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李蓬蓬自幼师从其父李祥霆教授学习古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师从中国艺...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