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古琴资讯

为传承弘扬非遗文化,全面激发非遗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和谐、文明的节日氛围,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由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其间无古今——非遗迎新春古琴文化专题讲座”举行,重现深埋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古琴历史盛景。 活动中,周口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特聘教师、周口市古琴文化研究会会长高阳以专题讲座、现场演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古琴的起源、琴谱、流派到古琴的指法、意义和价值,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在此期间,老师一边讲解,一边拨琴演奏《秋风词》《神人畅》《卧龙吟》等曲目,充分展示古琴艺术的魅力。 小朋友韩瑞麟说:“我非常喜欢古琴,已经学习古琴快2年了,今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古琴的知识,还欣赏了古琴优美的旋律,对我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 ...
阅读全文 >>
2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这天晚上,抚州文昌里剧场内外呈现出一派“元宵佳节细雨碎,琴瑟传情令人醉”的迷人氛围。由抚州市古琴协会、抚州文昌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办,抚州指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琴润抚州”——古琴音乐会在万家团圆庆元宵之夜,在文昌里剧场悠然奏响。抚州众多古琴爱好者和欣赏者也冒着霏霏细雨前来“听古琴之韵,赏琴意风雅”,享受美妙的音乐之夜。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中国的书画、诗歌以及文学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古琴是中国独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弹奏古琴不仅是为了演奏音乐,还和自娱自赏、冥思遐想、个人修养以及亲朋挚友间的情感交流密不可分。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
阅读全文 >>
踏入武汉东湖大李村,丝丝缕缕琴声不绝于耳,时而清脆,时而雄浑。在一座名为“南天坊”的古朴院落内,主人阮延俊抚琴而歌,三五宾客围炉而坐,听琴品茗。 “古琴,是我在武汉遇到的‘知音’。”阮延俊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阮延俊来自越南广治省,是一名古琴演奏家、斫琴师。18年前,热爱中国文化的他来到华中师范大学研习中国古代文学,成为文学博士。毕业后,阮延俊留在武汉,传授古琴演奏和斫琴技艺。 中国传统乐器古琴,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而武汉是“知音故里”,伯牙抚琴遇知音子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学好中国乐器绝非易事。起初,阮延俊一有空就泡在图书馆查阅古琴文献,从北宋《碧落子斫琴法》,到中国现存最早的琴曲专集《神奇秘谱》,一本本“啃”,一曲曲练。“许多古籍都是竖排繁体,晦涩难懂,我要花大功夫查资料、请教师长,以便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
阅读全文 >>
11日,广西柳州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悠悠琴韵。该校6名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泰国留学生,正在品读中华古典诗歌、弹奏古琴,了解中国文化。 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中国采取更加宽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2022年12月14日,6名泰国留学生返回中国复学,同时这也是他们首次来到中国。 为了让留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在寒假留校期间度过丰富而有意义的假期,11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体验系列研学营”,组织留学生学习书法、诗词等,并将在春节期间体验写春联、包饺子等中国传统民俗,让留学生度过第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年”。 “希望同学们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学校师生的热诚欢迎,而且能领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希望大家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罗小芳表示。 “...
阅读全文 >>
1月7日晚,“箫声琴韵”琴箫合奏音乐会在天津“声色”剧场举办。本次音乐会由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李凤云和王建欣精心准备,献给广大听众的新年礼物。 音乐会以李凤云教授和王建欣教授的琴箫合奏《梅花三弄》开始,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音韵也。随后的古琴独奏《流水》和《广陵散》是李风云教授多年来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故事家喻户晓,音乐中巍峨苍劲的高山,涛汹涌的流水,展现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国人情怀。 据了解,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谱”工作成为挖掘和传承古琴艺术的重要内容。音乐会中《颐真》和《山中思友人》为李凤云教授打谱的曲目,均取自1425年的《神奇秘谱》。《颐真》一曲,据琴史记载为唐董庭兰所作。《山中思友人》或感时,或怀...
阅读全文 >>
1月1日上午,由周口师范学院博士顾永杰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项展在周口市博物馆四楼展厅开展。展览开幕式由大象新闻进行网络同步直播和网上展览,近5000人实时在线观看。 展览以“斫匠琴心——传统古琴斫制技艺展”为主题,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周口师范学院主办,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周口市博物馆、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活动中,多位古琴专家及学员共聚一堂,以琴为友,共同见证这一盛举。 “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项展充分展现了周口师范学院成功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力,同时也是周口师范学院近年来重视科教兴校、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本次展览从主题设计到空间布局,...
阅读全文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宜昌博物馆联合素心琴社、任箫遥洞箫工作室于2023年1月2日下午在馆内大厅举办了“七弦传古韵 五声和谐音”——迎新年古琴音乐会。 古人弹琴论道,曲水流觞;今人谈笑鸿儒,琴韵沉吟。本次古琴音乐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立足新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承,将场馆特色、馆藏文物和民族音乐相结合,将悠扬琴韵展现在广大民乐爱好者面前,市民们在节假日逛展之余还能沉浸式体验音乐盛宴,用古曲与古人共鸣,感受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独特魅力。 琴音袅袅,箫声悠悠。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带领大家走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传递了市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兔年新春的期盼。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被悠扬的琴声、萧声吸引,既饱了眼福,观赏了馆藏文物漆瑟,还一饱耳福,现场聆听了讲解,享受了一场...
阅读全文 >>
杨宗稷是我国清末民初琴家,其《琴学丛书》是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古琴音乐文化学术著作。书中他用独创的五行谱,记录了习得和据古代琴谱打谱的数十首琴曲。然而,当代已很少有人能读懂他的乐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副研究员吴叶用现在通行的简谱谱式,对《琴学丛书》中的《广陵散》《幽兰》等26首琴曲进行释译,编著《杨宗稷〈琴学丛书〉曲谱释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把即将消失的民国古琴曲谱和音响重新带回视野,填补了九嶷琴派琴乐传承中的空白。 创立九嶷琴派 清末民初琴家杨宗稷,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湖南宁远人。关于杨宗稷生平,百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生卒年也有诸多说法。 吴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古琴音乐的研究、继承与发展工作。她经考据,明确解答了杨宗稷生平和学术生涯中的一些疑问。比如,琴界一直传颂着...
阅读全文 >>
2022年12月16日,“山川之窍——传世琴器的解构与再造”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开幕,展期持续至2023年1月16日。 展览结合创新艺术装置,以唐、宋、元、明四个时期的传世古琴器为线索,展出根据不同时期的传世古琴仿斫的现代古琴作品30余件,从造型工艺、文字讲述、样式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展示,探索和讨论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审美倾向对古琴器型的影响。让观众了解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及变迁,感受古今的思想与审美碰撞。 为做好疫情防控,目前,深圳博物馆实行分时段实名制预约参观制度。市民观众可通过“深圳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
阅读全文 >>
扬州自古“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是闻名全国的“中国琴筝产业之都”,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古琴艺术精神,由江苏省文旅厅指导,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广陵琴韵、律动龙城”—— 扬州广陵琴派赴常州展演交流活动12月16日在常州拉开帷幕,该活动从12月16日至12月19日将举办包括广陵派古琴音乐会、古琴展、古琴雅集、古琴讲座等近十场公益惠民活动。 非遗面对面 常州市民畅享古琴非遗初体验 “我把珍珠、红玛瑙、青金石二十多种珍贵的矿石原料,揉进中国传统古琴之中,不仅让古琴漆面流光溢彩,更能让古琴琴声抵达最为难得的‘金石之韵’,此次展演交流活动,我专门携‘八宝灰’斫琴技艺制作的古琴到现场,供常州市民观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