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古琴资讯

11月4日起,一张元代朱致远古琴复制琴,将亮相第五届进博会的“上海非遗客厅”。与传统纯手工制作的古琴不同,“幽篁里”古琴工作室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古琴斫制技艺和古琴发声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材料和机械化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为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古琴的量产化、大规模推广带来可能性。“在新时代,古琴要更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也需要与时俱进。”非遗传承人杨致俭说,“这张古琴只是1.0版本,我们目前还在研发手机APP,未来让它可以陪大家练琴。” 人们对于古琴的认识,要么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要么是武侠片里的“六指琴魔”……古琴之所以看上去如此阳春白雪,与它复杂的制作工艺不无关系。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表示,古琴传统制作技艺极其复杂,概括而言可分为选材、造型、槽腹、合琴、裱布、灰胎(粗 中细)、定...
阅读全文 >>
近日,古琴文化献礼活动走进新泰市青云街道清华园社区,为广大社区居民献上了一场文化大餐。 活动中,从古琴文化的发展到古曲逐句解读与弹奏,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技法,以讲解、互动等形式,向社区群众介绍古琴,展现古琴的文化艺术魅力。 此次活动,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接触古琴、了解古琴文化,培养了社区群众的艺术文化底蕴,增添了群众文化娱乐种类,提高了群众艺术欣赏水平及民族文化自信心。 下一步,青云街道将继续推动非遗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融合,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阅读全文 >>
从《良宵引》到《阳关三叠》,23日上午,在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花王居内,伴随着悠悠古琴声,以“指下瑶琴隔世情”为主题的吴门古琴公益讲座开讲,主讲老师徐云鹤现场操琴,讲述的吴门琴学传承、苏州园林与古琴渊源等,吸引众多市民聆听,山东、广东等地古琴“网红爱好者”也专程赶来,在抖音等平台现场直播,共同感受吴门琴学魅力。 案前燃起一炷香,巧手轻拨琴音泠泠。公益讲座上,专门请来的主讲老师徐云鹤,是古琴艺术苏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古琴家叶名佩的弟子,多年刻苦传承,徐云鹤古琴艺术精湛。此次讲座上,徐云鹤形象生动解读源远流长的吴门琴学。“古琴为中国传统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徐云鹤介绍,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讲座上,跟随徐...
阅读全文 >>
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人因琴曲“高山流水”而成为知已,后来因钟子期病故,俞伯牙决定终身不再弹琴。 这段故事令无数人动容,但他们当年所抚的古琴高雅神秘,鲜为人知。如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在中国日渐升温,亦在年轻人中正流行。 古琴又称七弦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在辽宁沈阳,古琴文化展示馆里有几位年轻人,他们向往喜爱古琴,被其典雅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 “80后”中学语文老师曲腾是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她认为与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相比,古琴能够在“悦己悦人”中修身养性,提升文化素...
阅读全文 >>
2022年,沧州市出台了《沧州市“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暨“文化干细胞”示范带动工程实施方案》,全市20家单位入选首批文化名家工作室,其中运河区属地13家,涉及书法、曲艺、古琴、茶艺等多个门类。 文化名家开设市民公益课、举办文化沙龙,让市民走进工作室,感受文化魅力。 周林华,工作室牵头人,2012年跟随古琴九疑琴派第三代传人李天桓先生习琴,2013年成为其入室弟子,现为古琴九疑琴派第四代传人,沧州九疑琴社创办人。现任中国古琴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古琴协会副会长,河北琴会副会长。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的弹拨乐器,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其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
阅读全文 >>
斫琴——一项传承千年的老手艺。时至当下,会弹奏古琴的人不多,懂得斫古琴的人更少,既会弹琴又会斫琴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宁夏银川市斫琴匠人马光明,不仅通晓古琴音律,还会斫琴。十几年来,他凭一颗匠心,在一刨一凿中斫制出一张张古琴,传承着千年古音。 10月19日,记者走进马光明的工作室,只见他口罩遮住半张脸,小心翼翼地推着刨子,木灰在灯下纷飞扬起,身形瘦长的古琴木胎摇身一变,成为载满华丽纹饰与符号的乐器。 古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拨奏弦鸣乐器,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2003年,古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古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作古琴的技艺则被雅称为“斫琴”。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断加强,古琴弹奏及制作技艺也逐渐复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光明走...
阅读全文 >>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有七根弦、十三个徽位……”10月15日,新会区博物馆第四期冈州古琴艺术公益入门班在馆内的启超国学堂开班。 据了解,冈州古琴艺术公益入门班得到广东古琴研究会、江门古琴研究会、冈州古琴艺术项目传承人林栋胜工作室的指导与大力支持,由工作室团队老师负责授课。授课内容包括琴学入门基础知识、古琴弹奏基础技法、调弦法、入门开指小曲、进阶琴曲等。 公益入门班的学员大多是13岁以上、零基础的古琴爱好者。上课时间为每周六下午3时到5时,一直至12月3日,共8次16节课,学习用琴由新会区博物馆提供。据新会区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公益培训班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每次名额放出不到一小时就被“一抢而光”,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留意最新的公益培训班招生信息。 据介绍,2020年以来,...
阅读全文 >>
10月13日下午,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携手广州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广东古琴研究会,围绕《美的历程:全国高校博物馆、美术馆巡回展》广州首站暨“迁想妙得:中国中古石刻画像展”的展览主题,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开放的课堂:迁想妙得——古琴音乐分享会”。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书记李易玲,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教授邹清泉,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陈建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首席研究员邢福武,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任志录,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吉笃学博士,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理事长吴强华出席活动。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演奏《高山·流水》 古琴一...
阅读全文 >>
在上海浦南,有座千年古镇朱泾,悠长的岁月中,孕育了深邃的地域文明,繁衍出璀璨的非遗文化。小镇上,住着一群“传承者”,他们中有的用大半辈子守护一盏花灯,有的手持一杆画笔绘尽乡野四季……近日,该镇的古琴艺术也成功入选金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群朱泾古琴爱好者在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历时近14年,考证朱泾古琴史,精修弹、斫技艺,立起传承门户,他们以琴会友,将传承为己任,以热爱守护着热爱。 千年古镇 琴声不绝 古琴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最为久远的弹拨乐器之一,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代表作名录,三千余年传承,因地域、习俗、师承、传谱各异,全国各地流派纷呈。 金山自古以来延续吴风文脉,古琴文化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金山古琴艺术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松江府时期,清代时达到鼎盛,除了文人雅士交流,古琴艺术也普及到百姓人家。史记在清...
阅读全文 >>
10月7日,“金秋十月 品悦清音”古琴雅集活动在大龙街举行。来自番禺各地的30多名传统文化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在悠扬乐曲中,穿越古今,共同感受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番禺清如琴馆馆长吕北平一曲《知音》拉开了雅集活动序幕。现场琴声沁人,琴韵婉转。随后,由番禺清如琴馆老师和学员轮番展演,演奏了《秋风词》《关山月》《念奴娇·过洞庭》《忆故人》《阳关三叠》《高山》《酒狂》《平沙落雁》《鸥鹭忘机》等古琴名曲。现场乐声时而沉吟,如引人入幽境;时而高亢,在顿挫与起伏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现场不时喝彩声阵阵。 主办方表示,希望能把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方式广泛传递给社会各界群众,让大家感受古琴艺术的魅力。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