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学习古琴时,作为琴人不能只会弹奏,在练习弹奏指法的同时也要学会一些正确的古琴拿放和摆设。那么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做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第一步,拿古琴
无论是挑选古琴还是取出古琴,都难以避免要把琴拿起来。那么拿古琴应该是:慢慢将琴托起,手指穿入古琴底板的龙池(底板上有两个出音孔。大的称为“龙池”,小的称为“凤沼”)将琴挂起。垂直拿住古琴,使琴头向上,琴尾向下。
第二步,摆古琴
学习弹奏时必定要先正确摆放好古琴才能开始,那么古琴的放置应该是:琴头在右,琴尾向左。需将古琴的轸子置于琴桌右侧外8CM处(不可将琴轸放在琴桌上)。两个雁足和岳山下边要放置防...
阅读全文 >>
有人说:“诗是无形之画,画是无形之诗”。古代文人雅士喜好“提笔作画,出口成章”,而这些都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记录和赞美。
可见,古人们也是一群痴迷于描述、记录的“小可爱们”。这也就以至于不光是墨宝、名画上边有着各种题诗、印章,古琴身上也有着它们历代主人的标记。
古琴除了材质、镶嵌和琴穗外,表面可以称为装饰的部分有“装饰图案”、“铭文”和“断纹”。
装饰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一般多采用褐黑色作底,以深红色为辅,朱红与黄色作画,使整个画面显得沉稳、高贵。而古琴琴面一般是动植物纹样,图案大多是一些祥禽瑞兽,以龙、凤最为常见。
现在斫琴师非常稀有,传世名琴更是凤毛麟角。现在琴面图案单一,从样式繁多逐渐转变为样式单一、简陋。古琴装饰图案所体现出的秀美隽永、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等也正在逐渐消失。
铭文:
多...
阅读全文 >>
古琴基本构造是一样的,都是七弦十三徽,在外形上也有很多样式,常见的样式有伏羲式、仲尼式、落霞式、蕉叶式、列子式、响泉式、师旷式、亚额式、钟离式(鹤鸣秋月琴)等。但古琴有大小之分吗?那就让小为大家解答一下吧!
古琴是有大小之分的,小的古琴叫作膝琴。常见的古琴规格约为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而小的膝琴,尺寸约为90公分。膝琴主要是古人为了出行时弹奏方便,将古琴缩短就形成了膝琴。弹奏时,盘腿而坐,琴放置于腿上即可弹奏。
古琴外形修长,是由复瓦型的面板和平直(或微呈仰瓦型)的底合成扁箱式整体。古琴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依人而制作,象征有头、颈、肩、腰、尾、足,无不透出生命的灵秀和万物之灵的神韵。
...
阅读全文 >>
古筝,弹拨弦鸣乐器,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一、历史溯源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关于古琴的历史记载《史记》提到,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从汉代开始已经有文献记载琴的创造者分别为伏羲和神农,在孔子时期已经盛行,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古筝,在古代有秦筝、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之称。关于筝的起源,有历史可考证的版本也很多,其中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这一版本是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一个关于筝的起源。以秦筝历史为参考,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外观的区别
古琴有7根弦,故又名...
阅读全文 >>
古琴最养心的名曲包括《天籁》、《日暮云林》、《静水流深》、《水调歌头》、《竹林七弦》、《菩提心》、《广陵止息》、《水墨烟云》、《花开见佛》等等。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长。大多数人在听琴乐时都能感受到古琴的静谧与幽远。中国古琴的音域是四个八度和两个音。有七零散音,九十一个泛音,一百四十七按音。
部分名曲分析
《水调歌头》:明月在天上,带着淡淡的云色,琴声渐渐高涨,充满了光彩。从古至今,月亮一直承载着我们对他人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份思念愈加深刻。月亮那么美,我们舍不得让它沾上灰尘。它就像心情和过去一样美好,所以让它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继续怀念它。
《广陵散》:也叫《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
阅读全文 >>
古琴作为中华传统乐器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国音乐艺术宝库中经典的国粹艺术,2003年更是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
1、提高孩子语文知识文化的素养。古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三千多年,形成了东方文中博大精深的中国琴道,它具有悠久的历史、高雅的品味、无穷的魅力!它早已深深融入诗词、历史、政治及人文典故等方面,所以学习古琴会提高孩子语文知识文化的素养。
2、提升孩子综合学习能力和方法。古琴作为古老乐器,属于典型的“易学难精”,在学习上会有一定难度需要克服,并且要深入意会曲子的意境,想到表达的境界,随着学习的深入,需要辅以古文阅读等方法来提高文化素养,在学习过种中需要举一反三,反复研究曲意,不断总结方法,久之,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3、锻炼孩子脑力,提...
阅读全文 >>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在养生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并早已被古人所推崇。
#健康# 第一个好处就是能静心养性,调整老年人心情,使人心情愉悦豁达。在古琴文化中,有一个典故就是古琴能养性的最好例证。据《欧阳修文集·琴枕说》欧阳修曾患“幽忧之疾”,所谓“幽忧”最早出现于《庄子·让王》,意思是指过度忧劳,忧伤,按现代来说,就是亚健康、焦虑抑郁状态。欧阳修得这病后,一直“不能治也”,后来他在朋友孙道滋处开始学弹古琴,因“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就是说弹着弹着这幽忧之疾也就好了。
古人将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平和,五行相配。古琴是中国最古老乐器,所谓“五音六律十二调”都是针对古琴来说,而人也有五脏六腑十二脉之说,而一个乐器是否养生,就要看其所发频谱波段是否适合人体器官的适应。而五音对五脏是古琴...
阅读全文 >>
大家都知道一些弹拨乐器在弹奏时需要指甲或者戴甲片,所以不少古琴初学者在留甲方面就会有各式各样的疑问,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问答。
古琴需要留甲吗?
#古琴#要“蓄甲”,准确来说是右手需要。
古琴弹奏时,左手主要为按弦,无须留长,尤其左大指即使留得1毫米,也会碰擦前方不演奏的弦而发出杂声,无名指指甲过长则容易按弦不实,影响音准;而右手负责弹拨琴弦,在古法中一些指法(如:托、抹、打等指法)都要求“半肉半甲”,甲音谓之阳,肉音谓之阴,讲究阳阴相和。没有指甲弹出的声音则混沌、发闷,指甲太长弹出的声音会太干、太燥,如此一来就需要“适当”留些指甲。
如何留甲?
古琴演奏者的右手大、食、中、名四指有条件的可留出长出指头肉头2-3MM的指甲,留甲时要竖向前后圆、横向左右圆,沿口呈圆形。大指甲沿口的突峰须修剪在靠左一...
阅读全文 >>
古琴最基础的不仅仅是左右手指的运用,还有背谱。 背谱对于琴友在古琴的练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琴谱都记不住,怎么能使自己弹奏古琴的动作看得舒畅、飘逸,让古琴表现出悠远细腻的音乐情绪?背谱可以说没有特别的方法和诀窍,很多人说不清究竟怎么背下来的。但首先,最好不要像小学生背课文一样背乐谱。
怎么背谱呢?在练曲子时,要一边弹一边观察左手按弦的弦序; 一首传世已久的琴曲,其弦序与指法结构必然十分顺手,你只要弹熟,将其合理结构化并转化成自己的思维,那就绝无可能忘记。
练曲子时不可以光记旋律,也就是说光唱do.re.mi,那对背谱帮助不大。 要边弹边想像古琴各种音色的穿插运用,也就是说你也要将散音、泛音、按音、走音的音符都当作旋律来记,以后才不会出错。
手边没琴可弹时,要经常哼哼唱唱,一样要把...
阅读全文 >>
明代琴家徐上瀛曾说:“弹琴功夫,一在调气,一在练指。”古琴可以帮我们调整自己的呼吸状态。
一个呼吸急促,躁急的人是不太可能完美的展现出古琴中的和雅清音,反过来讲,如果我们通过练琴把古琴曲表现得很好了,那么调息的工夫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不光是弹琴。一个能听懂琴曲的人,也必然能把自己融入天地谐和,舒缓的生命节奏中。
古琴修习的目的是通过古琴首先学会心静。也就是说当你在修习古琴刚接触勾、挑练习时就应该学会让自己慢慢通过古琴静下来。
所以刚开始修习古琴时需要注意的关键两个字就是:呼吸。
一棵树具有的功能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也就是植物也在呼吸,动物更不用说了,生命之道在一呼一吸之间。 气是中国古代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修习古琴的气最通俗简单的气就在呼和吸之间,无论是散音的修习还是古琴乐曲的演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