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泛音,清雅亮丽,冷冷然宛如仙籁,天、地、人之间应位于天。古琴乐曲常以泛音开始,又以泛音结束,琴曲但得绚丽之后便重归于平静,生于斯,又成于斯,举手之间如同划了一个完美的圆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之道。
其它乐器虽说也可演奏泛音,但少有能像古琴这样大段的演奏。古琴泛音虽美,但初学者也易生病,本文便以泛音为题,漫谈一二,与琴友共同切磋!如何弹好泛音,我总结为几个字:“三要一忌”,三要为:浮、准、稳,一忌为:“一指禅”,下面分别做一介绍。
一、浮
泛音的演奏方法是右手弹弦,左手同时轻浮于徽上,古谱称其谓“蜻蜓点水”,便取其落而复翔之意。
故泛音第一要务为“浮”,左手应浮于弦上,而不可按于琴面。按音左手需按弦于琴面之上,而泛音只需浮点其上即可,实则无音。
故按音以实为上,泛音...
阅读全文 >>
古琴的振动频率较低,因此在录音时,许多的低频杂音很难被过滤掉。 在琴曲中,时常会有一些留白的部分,全靠走手音支撑,轻微的擦弦声能产生一种似断非断的效果,是琴家功力的体现。
然而,一些初学者在学习的时候,对擦弦声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味模仿名家录音,却会适得其反,使杂音盖过乐音,破坏琴曲表现力。
尤其是因为练琴时的不良习惯造成的不必要的擦弦声,更容易破坏音乐。
那么如何规避一些不必要的擦弦声呢?
1、要确保触弦的手指干爽润滑,如果是洗完手没有彻底擦干或是手上有汗,左手走手音极易出现“叽叽咯咯”的杂音。
2、左手大指按弦时,按照规范是半肉半甲,但由于肉面相对甲面要粗糙一些; 在实际演奏的时候,可稍稍偏向较光滑的甲面,以减弱肉面与琴面摩擦产生的杂音。
...
阅读全文 >>
在古琴演奏中,右手有八个最基本的指法,即抹、挑、勾、剔、擘、托、打、摘。通常称其为“右手八法”。
右手八法在古琴曲谱中用的最多,它是右手指法的基础,也是古琴演奏中右手指法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右手的许多指法都是由它们组合变化而成的。如“涓”的指法,古人云:“抹、勾连谓之涓,如天马攒蹄。”又“长锁”、“短锁”、“背锁”。以及“滚”、“拂”、“抡”、“历”、“搂圆”、“间勾”、“打圆”等等。所以古人称这八种指法为“八字纲领”(《太音大全集》),可见其重要性。
“抹”
动作:食指向身弹入曰“抹”。食指屈曲根节,伸直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弦,入弦稍稍深下。先肉后甲,由指面经甲尖中锋正直弹入,不可斜扫。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
手势:中、名二指都自然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
阅读全文 >>
古琴的称谓,我们熟知的有瑶琴、丝桐,除此之外,古琴还有还有哪些特别的名字呢?给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古琴雅称。
1.七丝:以琴七弦之故。宋赵抃《游青城山》: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2.七弦:古琴有七弦也。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3.凡桐:佳琴多为桐木所斫,一般木料所作名"凡桐"。宋苏辙《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 曲十得三四率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4.玉振:古琴弹时金声玉振,故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黄鹄、秋啸。
5.玉琴:琴以玉饰,乃名。唐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6.玉徽:琴徽每以玉制。《梁书文学传.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7.丝桐:古琴以丝为弦...
阅读全文 >>
隔行如隔山,可见行业之间的差距可不小。一般行业内会说一些行话,外行人可听不懂。古琴行也有行话。
1、丝桐
丝桐就是指古琴,也就是古琴的另一种说法,会把古琴称为丝桐是因为古代的琴弦是由丝制成的,琴面多为桐木。
2、琴派
古琴至今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地域、师承的原因慢慢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常见的有浙派、广陵派、虞山派、梅庵派、川派、岭南派等,云和古琴就是传承岭南古琴,是由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谢导秀先生的弟子唐畅老师所创立。
3、琴铭
要知道古琴可是位列琴棋书画之首,地位自然非常重要,对于古人来说,古琴是他们的朋友、知己,异常珍视。所以历代琴人都会给自己的琴起一个名字,镌刻在琴底
...
阅读全文 >>
古琴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以绒扣拧麻花的方式来改变长度以拉动琴弦,以此来改变琴弦音高进而达到调音目的的乐器。
这种方式原始而有效,充分体现了我国先民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智慧。
一般来说,一张古琴上好弦后。当琴弦达到正常使用音高时(古人没有标准音高的概念,适合自己的音高和琴弦松紧度就是合适的音高,所谓正常音高)。
如果蝇头位置过于靠前,甚至伸出岳山,琴弦的振动在传递到琴体时会有很大的衰减,琴音会发哑且音量减小。
当蝇头位置过分靠后甚至翻到岳山后面时,一方面琴弦容易被岳山的棱角磨断,一方面因为绒扣过于拧紧后内部反作用力过大,琴轸容易打滑,而且难拧。
古人使用丝弦为主,且古代的蚕丝绒扣亦容易损坏,所以弹琴人多会简单的处理古琴所遇到的问题。
古人学琴,师傅多会先教学生如何搓绒扣、穿琴轸、打蝇头、绑弦,而...
阅读全文 >>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中国古琴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各部分的寓意,人为万物之灵,古代圣贤在研制古琴时,方天法地,中取自身,是将其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了古琴之中,是中国传统宇宙观、社会观、价值观的浓缩。
⒈面板
古琴造型质朴,音色婉转穿透力强,它不仅是中国古老乐器中的精华,其本身也是完美的艺术...
阅读全文 >>
学古琴,总认为多练习技法即可,其实未必。古琴技法虽然需要勤练,但更需要多思。古琴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思比练更为重要。练得其曲,思得其神。曲者,弹奏技能也;神者,神韵也。得其曲易,得其神难。曲贵入神。
学古琴追求的就是神韵。如果一味的埋头练琴,技法虽然娴熟,运指固然流畅,但未必能得其神韵。练琴神为上,练气次之,练曲再次之。琴的神韵不可轻视。
而练神的重要一环是多思。想得熟,思得深,渐可入神。琴之好丑,在心与手。若忽视思,只重苦练,到最后只算得上一个弹琴的熟练操作工、一个琴匠而己,难有佳曲。神,是弹琴成功的灵魂,琴曲的生命。
琴家与琴匠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琴家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严格的说,真正的琴家,必定是一位艺术思想家。思维肤浅、见识短少、只懂技巧、卖弄小机关的人,只...
阅读全文 >>
古琴之美在形,在音,在韵。古琴,凝结了五千年的中式美学,一弦一柱,一抚一挑。
大音希声里是听不透的厚重和意蕴。让我们一起一探古琴的苍古之美。古琴使人产生美感的造型是古人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蕴含了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学思想。好的古琴精工细作,外观古朴秀美,使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
在所有的乐器中,除了出土的乐器如编钟、编磬等历史更久远之外,在人的手中一直使用的乐器,唯有古琴最为古老。
一般乐器的使用通常不超过一百年,而古琴则达几百年甚至千年之久,目前活跃在琴家手中的较早的琴主要是宋琴,还有一些甚至是唐琴。这些琴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风韵和凝重的历史感,而富有苍古之美。
唐琴、宋琴年代久远,其木料早已古旧,历史的厚重感自然而生。那新斫的琴呢?原来,新斫之琴也要用百年的桐木、杉...
阅读全文 >>
学习任何东西都有可能遇到厌倦期,学古琴也一样。不同的是,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友孩需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才能继续坚持学下去。
一般来说,每个琴友大概都会经历3个厌学期:
1. 学琴3周后,知道学琴是怎么回事了,并没想象中的好玩,就不想学了。
2. 学琴6-9个月后,难度有所提升,原来几遍就能弹会一个曲子,现在几十遍也弹不会,失去了信心,而且练习的时间也长了,就不想学了。
3. 学琴1.5-2年后,乐曲难度大增,一个曲子要百遍还不能熟练,严重失去信心,练琴时烦躁情绪很严重,功课也比较紧了,就不想学了。
实际上,琴友并不是不爱学了,而是心情浮躁。上来就想学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广陵散,那么自然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克服这一情况呢?
明确目标
不管是出于...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