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古琴除弹奏技法,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要学。本书单既有琴技、又有国乐理论、琴史琴学,希望对您古琴学习有一定帮助。
1、《琴学备要》(手稿本) 顾梅羹
简介:《琴学备要》分为总规、指法、手势、曲谱、音律、论说六篇,包含了琴面的部件、琴底的部件、琴前后的部位、上弦的程序、琴位的安置、坐位的姿式等方面的介绍。本书从古琴简介到练习曲,到手形,曲谱,以及琴学乐律研究等内容面面俱到,对初学有很大帮助。
按:作者顾梅羹,字焘,别名琴惮,为泛川派代表人物。其琴艺、琴学深且博,琴风重实温劲,如奔雷又似江河。
2、《琴学门径》 张子盛
简介:《琴学门径》力求由浅而深,循序渐进,以这样初学者和自学者的实际要求。前半部分基本上包含了古琴入门所应具有的常试,后部分选刊琴谱,一方面由易而难,另一方面也斟酌多方资料,务求令习者了解不同流派风格的琴曲。
...
阅读全文 >>
古琴并非是技术难度很大的乐器,一般资质的人,通过数年的修习,完全可以达到娱人娱己的水平。然而当今却有许多琴友学琴数年,虽然刻苦,但琴艺始终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
学琴入门的误区,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
1、许多爱好者学琴心浮气躁、急于求成。
古琴是一种音乐演奏艺术,演奏需要技术的支撑,没有妙指,怎么会有妙音。
而这类琴友在学琴伊始,根本就没耐心练习基本功,勾抹挑剔还没练好,就要学习传统独奏曲。这样的学习只能是生吞硬造,其结果就是指法乖张,运指凌乱,音色粗糙,毫无章法。
如此习琴基本上就是一种瞎折腾。其琴艺不可能有上升的空间。
2、不注重音乐的训练
许多古琴爱好者并没有音乐基础,对视谱、视唱、节奏、旋律、呼吸等等音乐的基本...
阅读全文 >>
古代”琴棋书画“中,琴居首位,此“琴”是指我们的古琴,古琴历史悠久,它作为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属于八音中的丝,音域“宽广”,音色‘’深沉悠远”。
说到古琴,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都是高山流水般的宁静悠远,此静分为两点,一是弹琴的人需要心静,所以在古代更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二是弹奏的环境需要非常安静,只有环境安静,才能静气凝神的感受古琴弹奏出来的悠远深长的意境。
古琴的音域包含四个八度零两个音,但是这其中又包含三种音,分别是散音、泛音、按音。散音的发音特点为深沉浑厚,如根基般坚实,余韵响亮,被称为地声;泛音的发音特点为清脆空灵、幽雅轻盈,仿佛天籁之音,被称为天声;则按音的发音特点为圆润细腻,婉转抒情,犹如人在婉婉倾诉衷肠,故象征人。
古琴的表现力极其丰富,通过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不同的特色和意境,而古...
阅读全文 >>
古琴对室内的温度、湿度要求甚高。冬季温湿度骤降,保养不当的话古琴就会变形或者开裂。
不要靠暖气太近,不宜长期阳光直射,不宜骤冷骤热,不宜一直放在室外吹冷风。
室内通风时,可将古琴装入琴囊,不宜长期暴露在通风处。因为冬季的风比较干燥,会增加古琴开裂的可能。环境湿度应尽量保持在35%以上,最好维持在40%,不要超过50%。北方地区室内最好有湿度计和加湿器。如果家里没有条件长时间开加湿器,可以放盆水在室内。
古琴在空气较干燥时,会出现弦松动的现象,音高很可能突然偏低,有时会听见琴弦自己发出一种“嘎”的声音。那就是因为湿胀干缩导致拉住琴弦的琴轸、绒扣松劲的声音,这种情况很正常,调音后再弹即可。
无论什么档次和质量的琴,四季均常见一种情况:当弹到某根弦的散音、或泛音、或按音时,会听到一种尖锐的噪音。这时很可能是由于空气...
阅读全文 >>
经常听人说“一把古琴”,有些习琴多年的也这么称呼,甚至还不乏一些在古琴圈有名望的琴人前辈。还有的则称“一台古琴”、“一架古琴”,那纯粹就是把古琴当成了钢琴了。
还听说过有称“一个古琴”的。这些称呼用在古琴这件古老且蕴含文化底蕴的乐器上未免有些轻浮。
“一床琴”的称谓来源于搁琴的器具,汉代刘熙《释名·释床帐》曰:“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装载是床的特点,杨之水先生指出:“凡上有面板、下有足撑者,不论置物、坐人或用来睡卧,它都可以名之曰床,比如茶床、食床、禅床。”因而放置器物的支架、基座也可称“床”。
比如放琴的器具叫琴床,如自居易《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瀑布溅琴床”;搁置毛笔的器具叫笔床,如岑参《山房春事》“一片山花落笔床”等。因此古人称琴为一床,明代《长物志》曰:“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
...
阅读全文 >>
制作古琴,除了一应工具,首先要做的是面板与底板的选材,翻阅历史记载,发现古人斫琴在最开始多是面桐底梓(所谓的阴阳木),后来发展出现了面杉底梓,那么,现在斫琴用什么木头最好呢?
一般来说,斫琴面板使用桐木或者杉木比较常见,斫琴的面板木料要求有“轻、松、脆、滑”的特点。
1、杉木
杉木分很多种,古代说的松木,有的其实就是杉木。古人认为松杉同种,也认为松柏同种。杉和松在古人眼里不像现在分的那么清楚,比如古人认为蝙蝠就是鸟,鲸鱼就是鱼。
杉树生长在海拔两千五到四千米的高寒带地区。杉树是世界上最高大的树种,也是最长寿的的树种之一。杉树分很多种,有水杉、云杉、茫杉、油杉、银杉、红豆杉、铁杉、灰杉、柔叶杉、柳杉、松杉等,在我国就有几十种。
杉木属软木且由于材质关系如纤维松散粗壮,木材易吸水潮湿等因素,在北方干燥后非常容易...
阅读全文 >>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激越:蔡邕是东汉末琴坛大家,亦是历史上留有盛名的人物,在他的《琴操》一书中所载的四十七首琴曲中有歌诗之《伐檀》为民生苦痛,世事不平而“仰天长叹”。有《霹雳引》的“援琴而歌,声韵激发、象霹雳之声”
华美:魏晋时著名古琴家嵇康在他的《琴赋》中对琴乐的描写,明确的宣称是“八音之器”中的最优者,即最优越的乐器,并从很多方面加以充满感情的描绘:“华容灼爚、发采扬明、何其所也。”“新声嘹亮、何其伟也。”“参发并趣,上下累应,足甚足卓碟硌、美声将兴。”
“(门达)尔奋逸,风骇云乱”、“英声发越、采采粲粲”、“洋洋习习,声烈遐布”、“时劫(提手加奇的奇)以慷慨,或怨(女字旁虎字头下加元旦的...
阅读全文 >>
古琴的发声振动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振动。这里讲这个概念,就是说,古琴的发声不是一个简单的由面板振动来带动腔内的龙池凤沼的空气式振动,它的声音不是这样产生的。
它实际上是由面板振动来带动空气式振动的同时,底板也要参与振动,然后一起构成一个纵向的摆动,这样的一个摆动是琴体的振动。当琴发出的声音对的时候,声音是向下走的,而向下走的声音,声音一定是一个纵向的振动。
古琴的声音为什么要求向下振动呢?为什么这样的声音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呢?刚才讲到“琴者禁也”的观念,事实上还有一个“琴者心也”的观念也很重要。任何音乐、使用任何弹奏方法,最后都要归结在作用你的心灵的意义上。使你的心安静下来、安顿在一个美好的心态上,这样才是古琴真正要达到的美善的作用。如果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漂浮的,就不益于你静心。声音如果是下沉的,就会使你很容易安坐下来倾听,进而心也会慢慢静...
阅读全文 >>
古琴作为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名器,不同于其他乐器,其自身与琴曲都有着一定的文化背景,需要有所熟识和理解才可弹奏出该有的韵味,并且古琴文化有着“琴学”、“琴道”之称。
这些就说明古琴学习一方面需要文化做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当然,兴趣是一切学习最好的基础。
同时,古琴不会像钢琴、琵琶、古筝等这些乐器一样,为了后续的发展大多看重童子功,毕竟年龄较小的学者需要一边认识汉字、拆分汉字、再记忆谱子,对琴曲所含韵味的理解也不够到位。相对来看,较为成熟的群体在学习之初就较为容易一些,对减字谱学习上仅需掌握规律便可熟练,加上有一定的成长经验和共情能力可以更好感受琴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另外,古琴学习可以修身养性之外,对于作为相对成熟的青年学生和成年人群体来说,有着不可忽视好处。
对于青年学生群体:
...
阅读全文 >>
古琴谱,最早是用文字来记录的,也就是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记述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不过,用大段文字来描述简单的几个音就难免显得繁复、不便使用。于是到唐代经琴家曹柔减化,发展成为今天的“减字谱”。
勾:读 gōu,右手中指向内拨弦,称之为“孤鹜顾群势”,意在中指的弯曲应如野鸭的脖颈一样,弯曲而不可生硬有角,弯曲过度则触弦过急。
减字谱写作
《太古遗音·手势图》中兴曰:孤鹜念群,飞鸣远渡,堪怜片影,弋人何慕,与落霞以齐飞,复徘徊而下顾。从故事中理解,讲的是手势应该同单飞的野鸭一样,展翼远飞,但又想心系鸭群,于是回首下顾;因此手部也就是中指屈于掌下,而众指低昂绰约,宛如张翼,与孤鹜高飞,俯首顾盼,行极相类。
《思齐堂琴谱》(明崇昭王妃钟氏辑)中解释“勾”:“中指甲肉入弦得声,其声中正,其音次清,定之以徵入...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