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还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正因为其意义深厚,更需要新一代年轻人的参与,传扬中国民族音乐的音韵之美,让更多人通过音乐了解中国文化。
6月12日下午15:00,由青年古筝演奏家王温豪女士领衔的三才筝团,将以广州市文化专业志愿者的身份,在广州市文化馆一楼演艺厅带来“筝韵和鸣”——三才筝团重奏音乐会。市民朋友可通过听讲座、赏表演,了解古筝的创新发展,以及国乐未来的无限可能。
王温豪
当代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古筝表演专业。现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广东)评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省音乐家协会、星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委员会副主任。“稚禾”...
阅读全文 >>
近日,在大学的拓展周上,来自中国的三位留学生邓维、乔茗星、李可瀚又一次面向全校学生,奉献了一场关于“中国和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声音的语言”的主题分享活动,此活动由英国女王大学语言中心策划,除了介绍了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古筝,还与北爱尔兰当地的传统乐器风笛合作,令人耳目一新。
在开场风笛和古筝串烧演奏《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中文名《风吹麦浪》)和《金蛇狂舞》之后,由乔茗星首先为参会嘉宾介绍中国民乐和北爱尔兰民乐的特点。他以20世纪30年代的江南丝竹为例,展开介绍了中国的多样民族乐器,并通过对比展示了爱尔兰风笛与民乐竹笛的演奏特点,除此之外他还用民族乐器竹笛演奏诠释了一首爱尔兰传统乐曲。
随后,由来自重庆的邓维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中国传统乐器...
阅读全文 >>
大多数习筝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考级曲,这些曲子的背后,或者与地方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与某位古筝界的大咖密切相关……了解筝曲演奏技法之外的相关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带来的曲目是《关山月》。
最初的《关山月》是古筝曲吗?当然不是!其实《关山月》原为汉乐府之曲,属于“鼓角横吹曲”,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乐曲表现了征人思乡报国的情感。后来又被改编成了古琴曲。现存的《关山月》曲谱,比较早的是1768年刊行于日本的《魏氏乐谱》,据说为明朝末年避难于日本的魏侯(之琰)所传。歌词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填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一首。1931年出版的《梅庵琴谱》,由徐立孙根据王燕卿《龙吟馆琴谱》残稿及梅庵所传整编而成,其中收录有《关山月》一曲,音调与《魏氏乐谱》所载不同,而调式和气韵相近,但无歌词。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
阅读全文 >>
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发布了《兰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该校艺术类专业今年拟招生82名,与2021年艺术类招生计划相比,招生人数减少了23人。
该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中,设计学类(普通类):含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专业,共计50名,新生入校后进行专业分流。音乐表演:含声乐方向和器乐方向,共计32名。声乐方向只招收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学生,共计12名。器乐方向招收乐器种类为钢琴、手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二胡、琵琶、古筝的学生,共计20名。
设计类专业面向甘肃、河北、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湖南、重庆、四川等9省招生,按大设计大类招生,专业之间不设级差。音乐表演专业面向甘肃、河北、湖南、内蒙古、重庆、河南、山东等7省招生,分声乐和器乐方向。
兰州大学202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继续采用省(直辖市、自...
阅读全文 >>
今天整理分享给大家古筝的勾搭与摇指。
1.拇指与中指八度应合谓之大勾搭,与食指八度之内应合谓之“小勾搭”。
2.“大勾搭”分为“夹弹”与“提弹”二种,夹弹拇指与中指伸直成A字形,撮音时手指张开离弦,如夹子快速夹向目标二弦(譬如中音5及低音5),滑过二弦发音,然后以指尖(义甲尖)停靠于其内之二弦(中音3及低音6),如是勾托或托勾,则一指如法靠于内一弦,另一指张开,如法拨弦后靠弦,二指轮流时,始终有一指靠在弦上。注意夹弹是使用大关节,即第三关节,有部分人因为天生手形的关系,拇指改用第二关节,如果可以还是使用第三关节好,在力学上较能达到摆动的平衡。名指一般都札庄,不札也无妨。这种弹法利于历音(刮奏)及摇指,不利于小勾搭,偶而使用食指时,以第二关节向上勾弦,传统河南派筝人几乎都使用这种典型手法,已故梁在平、任清芝,及陈蕾士等大师都是典型。再...
阅读全文 >>
古筝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受到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以及语言差异等影响,尤其是受到当地的民歌、说唱曲艺、戏曲以及其他的乐器文化影响,加之民间艺术家们的代代传承以及个人对于古筝的不同理解等因素。于是到了近代,古筝逐渐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以及陕西等六大流派。每个流派都独具特色,有着不同的音韵特点和演奏风格,而且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代表曲目,将“民乐之光”发扬光大。
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曲目繁多的传统筝派代表:陕西筝派
一、陕西筝的起源与发展
陕西古筝起源于中国古筝的发源地:陕西,虽说“真秦之声”的筝乐几乎已经见不到了,但是在榆林地区仍在存在以筝为伴奏乐器,跟扬琴、琵琶以及三弦一同出现在榆林小曲的伴奏当中。古筝在榆林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榆林地处偏僻而且文化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因此古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的弹奏,也...
阅读全文 >>
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乐曲源流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 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
阅读全文 >>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谏秦始皇书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愉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陕西秦筝就广泛流传在宫廷和民间。但在其流传的过程中曾一度在历史中失传。现在流传的陕西筝曲都是从当地的民间音乐中提取营养而发展成熟的。
这些年来,在“秦筝归秦”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陕西的专业筝人根据地方戏曲秦腔、郿鄠、碗碗腔及型器乐演奏形式西安鼓乐,以及民歌、说唱形式道情、榆林小曲等乐种进行挖掘、整理、改编,创作了大量的陕西筝曲。
陕西筝曲的技术是通过长期的对外派筝曲的学习、继承、借鉴并根据陕西地方音乐风格表现的特点,采诸派筝技法之所长,形成了诸如左手大指压按弦,右手大指大关节长摇等陕西筝曲独特的演奏技法。陕西筝曲中既有秦腔音乐那大起大落、激昂康慨“英雄曲”之悲壮气势;又有眉阝雩阝、碗碗腔音乐那如泣如诉、细语缠绵、委...
阅读全文 >>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积累深厚。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一,同时也反映这种文化现象的一个侧面,它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两千余年来的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已经在当时的秦国(今陕西省)广为流行,史称“秦筝”。以后逐渐东移,扎根郑、卫、齐、鲁(今河南、山东)。南北朝时期传至高丽(今朝鲜)。唐代东渡日本,元朝时期北展蒙古草原,唐宋以后逐渐南拓,积聚闽浙、粤东地区,形成了今天以地域划分的多种流派的局面。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的古筝流派濒临湮没。至上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汉族古筝流派只有四大家两大派,即以河南、山东筝派为代表的北方筝派和以潮州、客家筝派为代表的南方筝派,我们常称后者为“南派古筝”或“岭南古筝”。
一个流派的形成,往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个...
阅读全文 >>
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近期联合双庙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们走出校门、亲身体验和学习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服务社会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实践性和感染力。
活动中,首先由双庙村古筝汤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古筝历史与发展以及古筝演奏的特点等知识,并现场用古筝演奏了《孤勇者》《万疆》《沧海一声笑》等乐曲,让孩子们感受古琴的韵律。随后汤老师手把手示范,教大家拨动琴弦。在场的学生们认真听老师讲解,耐心学好每一个细节,很快就掌握了弹奏的基本技巧,感受到古筝带来的乐趣。
随后在双庙村工作人员和“春风行动”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带领下,学生们带着村委会准备的慰问品走进了老人家中,主动为老人整理堆放较乱的物品,做起清洁工...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