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向世界生动展示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文化中国、大美中国增添了独特魅力。
在我们子长,有着子长唢呐、子长刺绣、子长煎饼、子长凉粉和瓦窑堡的传说……等等等非遗文化,它们是子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子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薪火,承未来,在非遗传承中涵养更加深厚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让优秀的非遗文化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
—— 带你了解子长非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积极培养传承人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子长唢呐·国家级非遗项目
陕西延安子长市,位于黄土高原中...
阅读全文 >>
黄土深处,有一群豪气的汉子们头扎羊毛手巾,身穿羊皮坎夹,仰面鼓脸,双手执杆,口含响哨,铜碗嘹亮,一曲又一曲的调子在山沟山梁上犹如风一样卷过、弥漫。
这是子长唢呐,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音乐。2009年,子长唢呐应邀远赴英国参加了第60届爱丁堡军乐节的演出。
子长唢呐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堪称“陕北一绝”。它杆长碗大,音色明亮,低音雄厚,高音挺拔,音量大,穿透力强,有“一口气吹十五里地”之称,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将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唢呐手鼓腮换气,持久吹奏,强弱交错频繁,拉长缩短不定,加多减少莫测,能达到宛如流水,引人入胜,其他乐器无法攀比的效果。在同一场演出中使用长短两只唢呐,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长期以来,子长唢呐以五人一组,结成吹打结合的吹奏班子,活跃在民间。这些民间乐队人数虽少,但乐器声音洪亮,吹...
阅读全文 >>
长唢呐是朝鲜族双簧气鸣乐器。古称大平箫、太平箫。又有唢呐之称。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艺术学校改革制成二十一孔加键长唢呐。
二十一孔加键长唢呐管身木制,全长62.6厘米,管体由三节组成,管尾直径3.8厘米,下接铜制碗状喇叭,碗口直径9厘米,按音孔按十二平均律开列,除开有传统八个音孔外,另设有十三个加键音孔。为bB调乐器。音域a—d3。可以任意自由转调演奏。音色明亮而优美。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是朝鲜族专业歌舞团民族乐队的重要吹奏乐器之一。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