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碰盅技巧

碰盅,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纳西语称丁响。流行于内蒙古、西藏、云南、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区。 演奏时,两手各执一盅,手握盅碗顶部皮条较宽处,盅口朝上仰举于胸前,互相碰击盅边而发音。 有的寺院只用一盅,左手持盅,右手执棰,敲击盅边发音。音色清幽脆亮,穿透力强,延续音长,真有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用于宗教礼仪、佛教寺院诵经、道教洞经音乐和民间歌舞伴奏中,是色彩性极强的击节乐器。 原用于宗教仪礼中,现已用于民间歌舞和乐队演奏。藏族也有碰盅,形近汉族的碰铃。名“丁夏”用于寺院诵经活动。 ...
阅读全文 >>
用响铜铸造而成,外观与小镲相像。盅体呈喇叭口形,中部隆起的半球形部分称碗,盅体较厚。为宗教乐器。规格大小不一。 通常盅口直径7.6厘米~8.2厘米、盅高2厘米~2.2厘米、碗径3厘米、碗高1厘米、盅壁厚0.5厘米~0.7厘米。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黑经寺使用的丁夏稍大,盅口直径9厘米、盅高3厘米。 内蒙古喇嘛寺院的碰盅最大,盅口直径12厘米、盅高2厘米。碗的根部和盅口边缘分别铸有一圈凸条纹饰。碗顶钻孔,系以绸布、皮条或铜环,两枚为一副。两盅以细皮条编织的皮绳或铜链相连。双手各执一面碰击发音。 原用于宗教仪礼中,现已用于民间歌舞和乐队演奏。藏族也有碰盅,形近汉族的碰铃。名“丁夏”用于寺院诵经活动。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