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曲《月儿高》是流传于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以其悠扬婉转、意境深远而深受广大乐迷喜爱。此曲源于明清时期的琵琶文曲,通过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一幅皎洁月光下万物宁静祥和的画卷。
“月儿高”之名,寓意着月亮升至天际,明净如洗,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寄托,同时也映射出古人对宇宙自然的敬畏与遐思。全曲旋律流畅优美,宛如月光洒落人间,时而轻盈飘逸,时而深沉内敛,既有对明亮月色的赞美,又饱含了对离别相思、岁月流转的深深感慨。
在演奏技巧上,《月儿高》融合了琵琶的各种传统指法,如滚拂、摭分、轮指等,展现了琵琶丰富多变的表现力。其节奏布局巧妙,音符跳跃间充满了诗意盎然的画面感,使得听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月色皎洁、风雅宜人的夜晚,心随乐动,思绪万千。
这首曲子不仅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阅读全文 >>
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堪称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流传千古、享誉世界的琵琶经典名作。其名称源自战国时期宋玉的《对楚王问》,象征着高雅精致的艺术境界,寓意深刻,旋律优美,历来被视为琵琶艺术中“阳春白雪”式的上乘之作。
《阳春白雪》全曲以春天的生机盎然和冬雪的纯净无暇为基调,通过琵琶独特的演奏技法和丰富多变的音色表现,营造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乐曲结构精巧,节奏流畅,既有春日温暖明媚的欢快旋律,又有如雪花般轻盈飘洒的悠扬片段,两者相辅相成,展现出和谐统一又层次丰富的音乐内涵。
该曲在艺术表现上深得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之精髓,运用了琵琶的各种技巧如轮指、滚拂、泛音等,既体现出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展示了高超的演奏技艺。《阳春白雪》在音乐构造上具有极高的抽象性和象征性,借景抒怀,寓情于物,达到了人与自然、音乐与情感的...
阅读全文 >>
琵琶独奏曲《霸王卸甲》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大套武曲,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备受世人瞩目。该曲创作灵感源自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时期垓下之战这一悲壮场景,以西楚霸王项羽为主角,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而又哀婉动人的历史时刻。
《霸王卸甲》全曲结构严谨,共分为十六段章节,每一段都富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戏剧性情节。乐曲开篇即展现出宏大的战争场面,通过琵琶的各种演奏技法如扫弦、滚拂、轮指等生动地刻画出两军交战的激烈与紧张;随着曲目的推进,细腻入微地揭示了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的内心世界,其英雄末路时的孤独、悲凉与无奈,以及他那至死不渝的豪情壮志。
此曲的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对历史事件的高度还原上,更在于它借由音乐语言将人物性格及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琵琶丰富的音色变化和多样的演奏技巧赋予了...
阅读全文 >>
琵琶独奏曲《塞上曲》是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乐曲,以其磅礴壮阔的意境和深沉激昂的情感,生动展现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画卷。这首曲子源于古代军旅文化和边疆生活体验,通过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演奏技巧,将民族历史记忆与音乐艺术完美结合。
《塞上曲》的创作灵感多源自唐代边塞诗的雄浑气魄与悲壮情怀,曲调跌宕起伏,既有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辽阔描绘,又有对烽火狼烟、战马嘶鸣的战争场面的真实再现。乐曲旋律苍凉而激越,时而展现出边关的荒凉寂静,时而又转为金戈铁马的激战场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保家卫国过程中的坚韧精神和豪情壮志。
从音乐结构上看,《塞上曲》通常分为几个具有鲜明对比的主题段落,包括描绘边塞景色的静谧部分,以及表现战斗紧张气氛和胜利凯歌的部分。其中,琵琶的各类演奏技法如轮指、扫弦、挑拨等被巧妙运用...
阅读全文 >>
琵琶曲《浔阳夜月》是一首充满传奇色彩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乐曲,源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述的场景——浔阳江头的月夜情景。这首曲子以文学作品为灵感来源,经过历代音乐家们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演绎形式和名称,如汪派后续改名为《浔阳琵琶》或《浔阳曲》,展现了其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浔阳夜月》以其深沉而富有诗意的旋律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不仅仅描绘了长江边浔阳城夜晚月色下的寂静与哀愁,更是寄托了古代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漂泊以及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考。乐曲旋律曲折婉转,运用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如推挽、滚拂、挑轮等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江面波光、月影摇曳以及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历史上,《浔阳夜月》经历了多次改编与再创作,每一次的迭代都融入了不...
阅读全文 >>
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承载着浓厚中国古典美学意蕴和江南水乡风情的音乐佳作,其艺术魅力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该曲源自于唐代文人张若虚的同名诗歌《春江花月夜》,但以器乐形式流传后世,并在近现代经过多次改编和演绎,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结构巧妙地采用了分段式描绘手法,全曲一般分为十个或更多小节,每一部分都仿佛是一幅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音画。从“江楼钟鼓”起始,悠扬的旋律宛如一幅淡雅水墨画徐徐展开,引领听众步入春天夜晚的江边世界。随后,“月上东山”、“风回曲水”等章节细腻入微地刻画了月光下的江面、微风吹拂下的花影以及流水轻抚岸边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
这首曲目的音乐语言丰富多样,通过琵琶特有的揉弦、轮指、滚奏等多种技巧,将月色、流水、花开、舟行等各种元素鲜活生...
阅读全文 >>
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被誉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武曲的巅峰之作,以其生动再现古代战争场面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此曲源自中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紧张局势和悲壮氛围。
《十面埋伏》全曲结构严谨、层次丰富,犹如一部气势磅礴的音乐史诗。序引“列营”,通过模拟金鼓战号、人声呐喊的音响效果,将听众瞬间带入到烽火连天的战场情境之中。接着是“吹打”段落,乐音激昂,展现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紧接着的“点将”部分,则运用了琵琶特有的长轮指法和各种组合指法,传达出将士们的英勇气概和严阵以待的精神风貌。
随着乐章的深入,“排阵”、“交锋”、“败阵”等不同阶段依次展开,每一个乐段都以独特的音乐语言细腻刻画了战争进程中的各个细节。从布局布阵的精密策划,到短兵交接的激烈搏杀,再到四面楚歌时的绝望心境,《十...
阅读全文 >>
琵琶,作为中国历史悠久且极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承载着千年的音乐文化积淀。其十大名曲如同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宝库中,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精湛的演奏技艺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华夏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1. 《十面埋伏》 —— 这首大气磅礴的武曲堪称琵琶曲目中的经典之作,以楚汉相争为背景,通过音乐描绘了垓下之战的壮烈场景,乐曲跌宕起伏,生动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悲壮。
2. 《春江花月夜》 —— 曲如诗画,原名为《夕阳箫鼓》,后经改编发展成为一首著名的文套大曲,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和东方韵味,传达了春江月夜下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3. 《浔阳琵琶》与《浔阳夜月》 —— 两首曲目均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的诗意灵感,借琵琶之音讲述哀怨动人的人生故事,体现了琵琶抒情叙事的独特功能。...
阅读全文 >>
章红艳是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数十年来,她坚持举办以推广音乐厅文化为目的的“且弹且谈”讲座音乐会上百场,每月开设完全公益的“章红艳音乐文化讲堂”,合作开办公益琵琶夏(冬)令营11年,受益者达数十万人次。
这对一个常有演出的一线演奏家来说实非易事。“这是个排序的问题,我事情多,就按轻重缓急排序,一样样地做,做公益排在前头。”除了亲自授课,她还带着学生去上公益课,每月的公益课堂,她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去当小老师。
学员中,有身患罕见病但视琵琶为生命信仰的女孩,有在演奏中收获宁静和愉悦的自闭症少年,还有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盲童,有调皮的小学生,也有五六十岁的大爷大妈,大家有一个共同点——爱琵琶、爱音乐。
最顶尖的演奏家给“音乐白丁”上课,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但章红艳却从不挑...
阅读全文 >>
申城气温骤降,没有阻挡亲子家庭探索、感受传统文化的热情。12月16日晚,坐落于周家嘴路3678号的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迎来一场精心策划的印刷文化与国乐文化融合的亲子主题音乐会“时空印画”。
为什么挑选琵琶成为这场博物馆音乐会的专场乐器?如何让印刷与音乐,视觉与听觉巧妙地关联在一起?答案在博物馆各个楼层主题馆的穿梭中向参与者展示。
此次音乐会的创意源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藏照相铜版上的琵琶女形象。
琵琶传承千年,壁画中多次出现琵琶形象,诗人们热衷于在诗词歌赋中对琵琶借物抒情,敦煌琵琶谱、工尺谱里,琵琶声声不息传播至今,“印”与“画”功不可没。上海东宫艺术团的琵琶演奏家们以琴弦为媒,乐声为引,在现场带来“唐琵琶”“五弦琵琶”“明清琵琶”“现代琵琶”和“电琵琶”,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画之旅。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