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长沙唢呐非遗传承人李科洪因病逝世,享年76岁。李科洪的一生,都围绕“唢呐”二字不懈奋斗。在“李氏唢呐”吹奏中,诉说着对李科洪的哀思。唢呐声声,寄托着他终生的热爱。
李科洪。
一生唢呐
“家父把唢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李科洪的儿子李月强说。
李科洪会做唢呐,更会吹唢呐。
这也是“李氏唢呐”远近闻名的秘诀。“唢呐要自己吹得好,才能做得好。”
李科洪与唢呐的结缘,从9岁开始说起。小小少年第一次吹响唢呐,便迷恋上了这高亢嘹亮声音,从此,对唢呐的热忱一发不可收拾。
35岁那年,他萌生了自己制作唢呐的念头。在自己不断地揣摩、试验后,终于制作出第一支唢呐。虽然当时外观比较粗糙,音色也不太理想,但李科洪仍旧非常兴奋。
为追求音色上的正统和音准上的精确,制作出...
阅读全文 >>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博物院、河北新闻网承办,各市文化和旅游部门、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协办的2023年河北省“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活动1月14日火热开启!全省各地协同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系列直播、短视频、图文、海报、H5等多种形式立体化展现河北各地精彩纷呈的年俗活动,引导网友了解非遗,关注非遗,营造浓浓家乡年味,陪各地群众欢喜过大年!
1月14日至2月5日活动期间,每日推出一张精美海报,展示各地非遗项目。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家庄休门吹歌。
石家庄休门吹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流行于石家庄市休门及鹿泉、正定、无极、藁城、栾城、井陉等地。根据老艺人的讲述和推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石家庄休门吹歌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乐曲大都粗犷朴实,...
阅读全文 >>
1月9日上午,市文化馆内0热热闹闹,响亮的唢呐声“惊艳”众人。此时,马村区唢呐演奏技艺省级传承人刘元明正带领他的学生们紧锣密鼓地排练着。1月12日,他们将启程赴京,代表焦作参加定于1月14日14时至17时举办的全国“村晚”直播。
届时,全国网友将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中央电视总台央视频,收听、收看到来自焦作的春节献礼。
“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由文旅部公共服务司主办,文旅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举办。我市马村区武王街道北孔庄村作为全省4个示范展示点成功入围,这也是焦作市第一次获此殊荣。北孔庄村为此拿出了12个特色节目,马村区唢呐演奏是其中之一。
马村区唢呐,又称刘氏唢呐,是我市马村区极具民间特色的音乐表现形式。其源于清末,由刘氏家族在鲁苏皖民...
阅读全文 >>
民族乐器里有一种相当“霸道”的乐器,相比琵琶的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唢呐是高亢激昂,一奏响巴不得人人都知道。唢呐从来不是阳春白雪的,有人说,唢呐从出生吹到入葬,从结亲吹到生子,吹尽了人的一生。
涡阳有一户王姓人家,从清朝光绪年间起,就世代以唢呐吹奏为生,被称为“王家唢呐”。2021年,王家唢呐被列入亳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家唢呐排练现场
王家唢呐吹响百年
今年50岁出头的王立彬,是亳州市级非遗王家唢呐的第四代传承人。据其介绍,王家唢呐主要分布在涡阳、河南永城、安徽砀山等地,尤其在涡阳县域内甚为广泛。王家唢呐的鼎盛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时,涡河两岸、豫皖交界,无不留下王家唢呐艺人辗转的足迹。
唢呐,涡阳称笛,又称响、喇叭。早在1889年,王家唢呐第一代创始人王化平幼年到河南永城、安...
阅读全文 >>
这两年,唢呐在互联网上越来越火。因为它“不仅接地气,还接地府”,与年轻人的网络流行文化莫名契合。
B站有个00后UP主叫“浑元Rysn”(以下简称“浑元”),用唢呐吹起日漫神曲《恋爱循环》,一曲震惊全网,获得近1000万播放量,登上热搜宝座。
甚至有粉丝打趣,想用这首曲子做闹钟铃声,醒了就迎接美好的一天,醒不来就当送自己一程。
此后,浑元持续用唢呐输出各种神曲,被大家伙称为“唢呐一级演奏家”。任何一段声音、一段话,经他的唢呐一改编,就变成了婚葬配乐。
高亢明亮、欢快奔放的节奏,洗脑又洗耳,让网友们捧腹大笑。
带火唢呐后,《中国青...
阅读全文 >>
10月29日晚,北京民族乐团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第四届“新锐”系列音乐会《后浪》,多位新锐演奏家先后登台。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特邀嘉宾、唢呐演奏家张倩渊首演的新作品《焦桐丹心》,该作品由她特别委约雷焕然创作。作为“金钟奖”金奖、“文华奖”金奖获得者,张倩渊一直希望自己能为唢呐这件乐器留下更多作品,“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新作品首演的画面能够留存,并且通过网络让更多人听到它。”
红色主题的唢呐作品
在过往的演出中,张倩渊发现专为唢呐创作的主旋律作品十分匮乏。“有时在一些演出中,为了能够扣上整场音乐会的主题,导演会希望我在演奏其他唢呐作品中加上一句《十送红军》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最有代表性的旋律。”现有的唢呐作品不是移植传唱度较高的歌曲,就是将作曲家为其他乐器创作的作品改成唢呐版。“演奏得比较多的作品是《红军哥哥回来了》。这原本是一首板胡作品,后来被改编成二胡、小提...
阅读全文 >>
11月8日晚,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迎来了由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浙江音乐学院资产经营公司承办的“南腔北调”焦点唢呐独奏音乐会。整场音乐会围绕南北唢呐音乐,向观众展现了绚丽多彩、异彩纷呈的唢呐乐曲。同时也借助音乐会传递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音乐理念。
唢呐作为一件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例如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陕西、新疆、广东、福建以及东北三省、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20多个民族中。不同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不同的唢呐音乐风格。此次音乐会汇集了12首南北风格、不同地域的唢呐经典作品。包含以浙东锣鼓为素材的吹打乐《龙腾虎跃》、河北风格乐曲《胜利秧歌》、山东风格乐曲《一枝花》、东北风格乐曲《正月十五闹雪灯》、安徽风格...
阅读全文 >>
唢呐,在大家传统的印象中,更多是男生去演绎。“90后”演奏家刘雯雯,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生,让唢呐走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原来女生也可以把唢呐吹得很好。
11月8日,记者见到了刘雯雯,她告诉记者,她学习唢呐的原因是因为她来自于唢呐世家。
在父母的影响下,刘雯雯从小开始学习唢呐。与很多练习乐器的小朋友一样,刚开始接触时,因为每天要练习很长时间,她也觉得很辛苦。随着刘雯雯水平的提升,她开始被自己的作品感动,并有了目标,要在唢呐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当刘雯雯听说上海音乐学院招收唢呐博士时,她想申请,但也害怕自己已经脱离了学习的状态。最终,在导师的鼓励、家人的支持下,刘雯雯考上了中国第一个唢呐博士。
...
阅读全文 >>
“马老师,我来得晚。可是我太喜欢你们吹唢呐了,想让你们再吹一曲,又怕你们太累!”在河南商丘柘城县洪恩乡马庄村村民马春风的直播间里,两小时的直播临近结束,但观众的热情依然高涨。尽管已有些疲惫,看到这名观众的留言,马春风和妻子杜晓艳又打起精神,吹了首《百鸟朝凤》。许多原本准备退出直播间的观众纷纷点赞,一场直播下来,视频号的粉丝数又上涨了2000多。
在马春风的直播间里,这样的热闹景象可谓常态。
马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据县志记载,当地吹唢呐的历史已有400多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吹唢呐,前些年村里一度有29支唢呐队,每年靠唢呐演出收入上千万元。
马春风8岁跟着父亲学唢呐,11岁就随着唢呐队去外地演出,成年后靠一支唢呐吹遍十县八乡,养活了一家老小。但这几年,学唢呐、吹唢呐的人越来越少。怎样把祖传的唢呐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成了马春风这几年一直思...
阅读全文 >>
“马老师,我来得晚。可是我太喜欢你们吹唢呐了,想让你们再吹一曲,又怕你们太累!”在河南商丘柘城县洪恩乡马庄村村民马春风的直播间里,两小时的直播临近结束,但观众的热情依然高涨。尽管已有些疲惫,看到这名观众的留言,马春风和妻子杜晓艳又打起精神,吹了首《百鸟朝凤》。许多原本准备退出直播间的观众纷纷点赞,一场直播下来,视频号的粉丝数又上涨了2000多。
在马春风的直播间里,这样的热闹景象可谓常态。
马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据县志记载,当地吹唢呐的历史已有400多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吹唢呐,前些年村里一度有29支唢呐队,每年靠唢呐演出收入上千万元。
马春风8岁跟着父亲学唢呐,11岁就随着唢呐队去外地演出,成年后靠一支唢呐吹遍十县八乡,养活了一家老小。但这几年,学唢呐、吹唢呐的人越来越少。怎样把祖传的唢呐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成了马春风这几年一直思...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