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唢呐资讯

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吹奏唢呐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桐梓县花秋镇中心学校将非遗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改革、课后服务、体艺实践中,让非遗“活”起来、孩子“乐”起来。 每天下午时分,花秋镇中心学校唢呐社团的同学们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唢呐吹奏,伴随着老师的手势,30多名同学手持唢呐、气沉丹田,吹响了音色粗犷、厚重、洪亮的声声唢呐。 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吹奏唢呐 “一开始我觉得学习唢呐很难,但后面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唢呐的来源、发展,教我们怎样吹奏,我觉得很有趣,就喜欢上了吹唢呐,我现在也能吹一些简单的歌曲了。”花秋镇中心学校学生邹堋鹏表示,以后会好好学习唢呐知识,当好小小非遗传承人,传承好家乡的民族技艺。 唢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花秋镇中心学校将...
阅读全文 >>
董艳朵每天都非常忙碌,因为她从去年6月开始,几乎每天中午、晚上各在抖音直播间演奏唢呐一个半小时,除非她所在的中国煤矿文工团有排练任务,直播基本没有间断过,即使有点身体不适,她也照样坚持。“对于唢呐的热爱和让更多人喜欢唢呐这个念头,是我的动力源泉。”她说。 唢呐其实是个很耗气的乐器。董艳朵说,在她小时候那个年代,很少有家长舍得让女孩子学吹唢呐,因为女性的肺活量本来就比男性小,想吹好唢呐必须额外多吃苦。但是董艳朵只有三姐妹,她们的父亲是位唢呐民间艺人,很想把自己毕生所学传下去,表现出足够音乐天赋的董艳朵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打破了“唢呐传男不传女”的传统观念,成了父亲的唢呐继承人。 但从开始学唢呐起,董艳朵从没有动摇过。她一共有过3位恩师。父亲可以说是第一位,他注重口传心授,磨炼了董艳朵坚强的意志,每天练习唢呐两个小时雷打不动。后来...
阅读全文 >>
近日,吉林长春,高校音乐老师的儿子结婚,往届学生们在婚礼开场前集体表演唢呐合奏《吉庆锣鼓》,将喜庆的气氛引向高潮。网友:唢呐一响,燃爆全场。 婚礼嘉宾王女士表示,这是一场没有彩排过的即兴演出,唢呐本身就声音洪亮,十多个人一起演出的场面十分震撼。并且这首曲子是音乐老师作曲的,学生们选择它来表演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师承,展示老师多年的教学成果。 ...
阅读全文 >>
从6月17日开始,山西省歌舞剧院在阳泉、晋城等地乡村开启2022年“免费送戏下乡”活动。本次省歌“免费送戏下乡”活动从6月17日开始至6月21日结束,在20个村进行20场演出,歌曲、舞蹈、唢呐、二胡……演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6月17日下午,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盂县孙家庄镇禅房村,省歌演出团队开始首场《奋进新征程,情暖千万家》文艺演出。演出时的气温高达35摄氏度,却没有影响到演员们全情投入。 几天来,艺术家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艺送到基层,送到百姓家门口。敬业的演员们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尽情高歌,尽情舞蹈,“免费送戏下乡”活动吸引了各村所在乡镇的广大人民群众观看,所到之处场上场下气氛热烈,小小的舞台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一个个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文化内涵、具有鲜明价值导向的精彩节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大家纷纷...
阅读全文 >>
6月18日,2022年咸丰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宣传展示活动在唐崖土司城遗址景区举行,全县11个乡镇(区)和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节目。 高乐山镇《巴邑草把龙》 草把龙因采用稻草扎制而得名,是极具土家族特色的民俗表演,存续着古老的土家族遗风。草把龙的玩耍类似于传统的中国龙,又有它源于生活和劳动场景的独特动作,玩耍时有锣、鼓、钹、咚子伴奏,也有加唢呐的。草龙在锣鼓的节奏中上翻下扬、满场跳动翻滚,极具观赏性。2013年“草把龙”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坪镇《板凳龙》 板凳龙,就是一条条用板凳做成的游动的龙灯,是咸丰县独特的一种苗家传统舞蹈形式。板凳龙招式多种多样,快时龙身...
阅读全文 >>
昌黎县葛条港乡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还努力抓好文化建设,用茶余饭后时间组织文化能人带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歇马台村的吴宪作老人,是昌黎吹歌省级传承人。吴家吹唢呐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在当地非常出名。在村干部和吴宪作的号召下,打鼓的、敲锣的、吹唢呐的文化能人以及文艺爱好者纷纷加入。每天下午,村委会广场都热闹非常,敲锣打鼓喜庆热烈。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两三岁孩童,大家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既拉近了邻里间的距离,又能愉悦身心。 这些活动不但转变了村民们对文化的态度,激发了他们对文化的热情,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
阅读全文 >>
你看过电影《百鸟朝凤》吗?影片中,唢呐匠人焦三爷和学徒天鸣等人对唢呐绝活儿的坚守让人垂泪。在阜阳,也这样有一个“唢呐村”。全村1600多人,约四分之一的村民专业吹唢呐,唢呐演艺班子60余个,一年一个班子能接200-300场演出,一场演出费用上千元甚至数千元。外地人都慕名来学艺 一名传人 把唢呐吹出了名堂 走进临泉县肖坡行政村高楼自然村,就能听到时断时续的唢呐声,向来访者提醒:“唢呐村”到了。“在俺们村,不存在‘扰民’。”蹲坐在村头树荫下的村民张天营,微闭双眼,惬意地听着不时响起的唢呐声。 今年36岁的黄磊,是高楼村黄家唢呐班的第10代传承人,同时还是临泉唢呐县级非遗传人,安徽皖派唢呐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 (黄磊和妻子张丽) 根据临泉县志记载,黄家唢呐班的始祖为黄德广,当时他与河...
阅读全文 >>
“唢呐最重要的是学会换气,吹唢呐时腮帮子和手肯定会痛,大家要能坚持下来一定能独奏一曲……”近日,在咸丰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每周一小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唢呐培训班上,吸引了一批年轻唢呐爱好者前来学习,活动邀请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吹打乐——坪坝营镇唢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易建明担任主讲。易老师围绕唢呐基本构造、拿法、换气、吹奏技巧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学员们享受了一场传统器乐带来的听觉盛宴,培训现场气氛热烈。 据悉,非遗文化传承《唢呐》培训班为期8期,培训旨在对咸丰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提升唢呐艺术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强化保护传承意识,培...
阅读全文 >>
一支唢呐,从清末吹到了当下;一支唢呐,承载了无数喜怒哀乐;一支唢呐,奏响了非遗传承之路。一支唢呐,让今人在传统文化里,构筑时代的精神文化坐标,“小唢呐”也可以传承“大文化”。 唢呐艺术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根基,主要分布于陕北和关中地区,最初公元三世纪开始,相继传承到西晋、金、元、明代、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要说苏氏唢呐的历史,那要追溯到清代末期。苏氏唢呐第一代传承人苏启明传给第二代传承人苏学仁(1903-1977),其后将唢呐和板胡的技艺传授给第三代传承人苏新发(1933-2008)。第四代主要传承人苏有银,与其兄弟苏有金、苏三银三人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唢呐、板胡,出席铜川各地的演出和民俗活动。如今传至第五代苏海洋、苏海军、苏海明,第六代传承人苏裕在传统的技法上正在学习新的乐理知识,丰富苏氏唢呐的表现内容,让苏氏唢呐的传承更加丰富并且具...
阅读全文 >>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延安红街网红“红街兔兔”与本土民歌手张永旺合奏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刚一开场,就迅速在直播间掀起一股“音浪”。 兔兔与陕北民歌手张永旺 6月11日下午3点,“红街兔兔和她的朋友们”线上音乐会如约而至,合奏、独奏歌曲共计16首,直播4个小时,数千游客到现场捧场,5万余人线上观看,点赞数超过20万人次。 作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红街兔兔”自账号创立之初就以“宣传陕北文化,助力家乡发展”为己任,一把二胡弘扬国乐,薄纱遮面推广红街,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一股清流。不到1年时间,“红街兔兔”账号粉丝就突破百万,成为延安地区的头部网红。 6月12日,恰逢延安红街开街一周年,诞生于红街、成长于红街的“红街兔兔”,希望以自己的首场线上音乐会来表达对红街的祝福,回馈粉丝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