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小钹概览

小钹

小钹(拼音:Xiǎo bó),又名小镲,由响铜制成,体较小而厚,钹面直径12厘米~14厘米,碗径5厘米~7厘米,碗高1.5厘米~2厘米,碗顶钻孔系以绸布,两面为一副。构造简单。是壮、苗、瑶、彝、傣、佤、仫佬、京、水、仡佬、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壮语称斜埃。

钹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叫做“”。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钹源于西亚,最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我国中原。

钹在地方音乐及管弦乐队中应用广泛,在少数民族中亦相当流行。明、清之际,钹是昆曲等地方戏剧中的伴奏乐器。

  • 拼音:Xiǎo bó
  • 直径:12厘米~14厘米
  • 碗径:5厘米~7厘米
  • 碗高:1.5厘米~2厘米
  • 类型:互击体鸣乐器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