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以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烟墩大鼓”为主题的新闻节目《同心筑中华》,分别在CCTV1(综合频道)、CCTV13(新闻频道)、CCTV4(中文国际)开播。通过央视节目,灵山县“烟墩大鼓”的民俗魅力得到了展现。
烟墩大鼓起源于灵山县的传统打击乐艺术,主要分布在灵山县烟墩镇的邓塘、石堆、长麓等20个村268个自然村庄。制鼓在烟墩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鼓声在民间有驱邪的寓意,每逢春节,邓塘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大鼓表演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击鼓迎春”,举办“赛鼓”“拼鼓”等系列民俗娱乐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邓塘村是烟墩镇少数民族聚居村之一,村民均为壮族。该村的壮族山歌由来已久,根据当地族谱及口传考证,其历史已经超过500年。村民在劳动、节庆、出门会友都以歌抒怀、助兴,...
阅读全文 >>
烟墩大鼓的主要特点分为鼓声特点和打发特点。
鼓声特点
烟墩大鼓鼓声总体上可分为北边村庄、南边村庄和中间村庄的鼓声。声音也按这三个分布部分划分,分为高、中、低三种音调。北边村庄为高音鼓调区,主要包括烟墩的邓塘、六加及附近平南镇的六潭、古廖等村庄,其鼓声入鼓之后发出“汪汪汪”、“口当口当口当”响声,如雷贯耳,在锣钹的伴奏声中越打越清脆,悠扬远传。
当地人称为脆声大鼓。中音鼓调区主要分布在烟墩壮族地区邓塘村的勒菜、邓家、大塘、就地四个自然村。其鼓声在开鼓之后,从“缓缓缓”逐渐变为“轰轰轰”声,其声如花鼓发出的声音,由硬声递进入高声。当鼓擂打到一定程序之后,其声显得铿锵悦耳,有群鹤独冠之感。
低音鼓调区主要分布在烟墩南部及中部的石堆、凤山、六凤、茅针、长麓、那合、佳平、三联、烟墩等大部分村庄。其声在入鼓之后,鼓响变为“笨笨笨”声,逐渐递进到“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