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鼓(拼音:Yāogǔ)是汉族传统棰击膜鸣乐器之一,是中国汉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腰鼓形似圆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鼓长约34厘米,两面蒙皮。鼓框上有环,用绸带悬挂在腰间,演奏时双手各执鼓槌击奏,并伴有舞蹈动作。
民间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同时也用于民间秧歌舞。腰鼓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近年来,腰鼓舞已在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中兴起,其主要是自娱自乐,同时也是一种丰富的业余生活。
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如果说《尚书·益稷》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了原始社会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兽类的形象跳图腾之舞的话,那么《易·系辞》中“鼓之舞之以尽神”则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得到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
2019年4月12日,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诞生,“南实千人腰鼓队”以1344人参与挑战并认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