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日前开展《一见钟琴——从宫廷礼乐到文人雅兴》展览专题线上讲座,受到不少古琴爱好者的热捧和好评。
“本次讲座邀请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王先福作为主讲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见钟琴——从宫廷礼乐到文人雅兴》展览专题讲座在惠及编钟文化爱好者的同时,还连线夔州博物馆、开州博物馆、云阳博物馆、綦江博物馆、巫山博物馆、忠州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博物馆等分馆,让广大文博工作者也参与学习交流。
“王先福老师以《龢钟宗彝——曾、楚编钟视域下的礼乐文明与“国际”关系》为题,带领大家一同感受‘钟鸣喤喤礼乐泱泱’的编钟文化。”本次讲座的相关负责人称,王先福以基本概念作为导入,让参与者全面了解编钟的起源与发展。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曾国与楚国编钟的研...
阅读全文 >>
9月9日,《一见钟琴——从宫廷礼乐到文人雅兴》展将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展,两千年前的青铜礼器编钟与唐代、北宋等时期的古琴将同时与观众见面。
据介绍,编钟、古琴分别为长江沿线博物馆的特色收藏,本次展览将展出57件/套展品,其中一级文物12件/套。宜昌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楚季”铜钟、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战国小田溪编钟、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曾侯乙素漆十弦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宋朝松石间意琴等展品将悉数展出。
为让此次展览达到“余音绕梁,回味悠长”的效果,让观众拥有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展厅内将设置古琴原音欣赏、文物三维展示等项目。同时,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还将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古琴演奏队联袂献上“一见钟琴·线上音乐会”。届时,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与三峡博物馆文物古琴将齐聚线上音乐盛宴,并与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专业编钟演奏团队共同演...
阅读全文 >>
近日,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专辑《编钟与交响乐——钟磬礼乐》上线“学习强国”平台。专辑共12首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素材和西方交响音乐思维,将中华传统编钟与西洋管弦乐器有机结合,让听众深切感受到礼乐钟磬、交响中西的独特魅力。“以前,我们研究编钟文化着眼于解释‘是什么’,如今研究立足点变成‘能为今天做什么’,不断发掘音乐文物的文化内涵,推进优秀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幼平担任专辑艺术总监。
编钟音响可塑性无限
专辑《编钟与交响乐——钟磬礼乐》由武汉、北京两地音乐家线上合作完成录制,收录《王义平主题缅思曲》《神人畅》《空城》《南宋礼乐·迎神·送神》《古怨》《敦煌仙娥》《杏花天影》《众妙之门》《坛》等12首作品,探索编钟与交响乐队的合作,力图使编钟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乐器回归乐队、回...
阅读全文 >>
近日,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江汉大学、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南主馆编钟音乐厅举办一场“钟琴”双非遗音乐会。音乐会上,湖北省博物馆编钟乐团用“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与武汉琴台钢琴博物馆珍藏的两架诞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100多岁“高龄”的德国国宝博兰斯勒钢琴,完美诠释了两个国家文化瑰宝之间的钟琴合鸣!
当中国国宝乐器遇见德国国宝乐器——编钟和钢琴的合奏、古今乐器之王的碰撞,展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音乐会以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方式来呈现古今最璀璨的音乐文化遗产,为观众们奉献了一场集歌、乐、舞为一体的视听盛宴。尤其是编钟、钢琴同台合奏,古今乐器之王的碰撞,展现了音乐的巨大魅力。
...
阅读全文 >>
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和谐观形成的心理基础。由国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全国十五家文博机构承办的“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作为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5月18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北馆二楼临展厅正式开展。
5月17日下午,记者前往探展,感受来自湖北和全国多个省份的116件中国早期乐器的魅力,聆听湖北省博物馆馆员、此次展览策展人魏冕的解读。
4000年前的乐器让先民感知了谐音之美
骨簧,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距今约4000年,龙山文化晚期演奏时,手指头拨动簧舌,与口腔耦合发声。
步入展厅,进入记者视野的第一件乐器,是一枚约两寸长的骨哨,灰绿色,中间有一个开孔。
魏冕介绍,这是2003年在浙江萧山跨湖桥...
阅读全文 >>
在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来自“孔子时代”的音乐曾侯乙编钟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文明再发现进程中,曾侯乙墓考古发现的这个中国“国家宝藏”不断为人类谱写共同的“世界记忆”。
发现:震惊世界的礼乐场景
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随州擂鼓墩平整山头、兴建厂房时,偶然发现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1978年3月,以湖北省博物馆谭维四为队长的考古队开始实地勘察。当年20岁出头、现任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研究馆员的冯光生也到了工地上,这是学音乐的他第一次接触考古。
回忆曾侯乙墓打开的那一幕,冯光生依然难掩激动:“墓葬打开,我看到的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游泳池’,墓中全是水。但是,伴随着潜水泵的马达声,水位缓缓下降,我和在场所有人一样,完全惊呆了。”
从水中缓缓露出的是一根木柱、三层横梁,以及悬于梁下的一件件青铜古...
阅读全文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从出土器物分析,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
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上世纪80年代曾在永凝堡抢救发掘了中小墓葬12座。
南秦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之上,北面有瓦日线铁路东西横穿墓地,西南距洪洞县县城约5公里,北距永凝堡遗址约1公里,东北距坊堆遗址约2.5公里,南十余公里为东周洪洞古城遗址。
该墓葬出土的金饰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座春秋晚期的墓葬共出土各类器物150余件套,有铜、陶、石、金、骨、漆器等。特别是两套9件青铜鼎和成套的编钟编磬乐器组合的发现,...
阅读全文 >>
首届金编钟国际作曲大奖赛面向全球音乐人征集编钟音乐作品正在进行。按照计划,今年12月27日将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并首演。从出土到乐理发掘再到演奏传播,几代人40多年接力,让沉睡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活起来”。
李幼平仿制的一套编钟保留本色——金灿灿的青铜色。记者何晓刚 摄
敲出第一个乐句,“很奇妙也很震惊”
“当年《东方红》的第一个乐句是我们敲出来的,很奇妙也很震惊。”今年68岁的冯光生至今还记得1978年8月1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曾侯乙编钟从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不到3个月,在随州举行首次演奏,学音乐出身的冯光生是演奏员之一。
冯光生说,那次演奏有一种历史...
阅读全文 >>
世界七大奇迹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但世界第八大奇迹具体是什么还是有分歧的,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个必须在中国,更多的认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位于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1978年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这一套编钟的伟大意义不仅局限于其青铜铸造技艺之精湛、历史文化意义之深远,还在于其可以改变世界音乐史的音乐造诣。
编钟作为我国古代的传统乐器,从夏朝就开始了,春秋战国发展到鼎盛,到了秦汉时期还在使用。到了东周时期,随着中央王权日渐式微,地方诸侯国逐渐出现了僭越的现象,他们铸造编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个头越来越大,这才有了曾侯乙编钟如此规模巨大的呈现。
曾侯乙编钟深埋地下2400多年,1978年被偶然发现,居然可以做到岿然不动,即便连挂编钟的木架子都没有腐朽,编钟上连锈迹都没有,堪成世界奇观。这套编...
阅读全文 >>
《大话中国艺术史》让人对青铜器的瑰宝——曾侯乙编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用“了不起”来形容先祖都感觉苍白。
1.铸造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铜、锡、铅3种金属的配比。(锡量在13%--16%,铅量在1.2%--3%)
2.一钟双音,这是中国先秦时期编钟的独门手艺。(合瓦形设计,钟体里挖隧道隔音。正鼓音和侧鼓音误差5音分的范围,至到现在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用手工在钟壁上慢慢打磨。)
3.3775字的错金铭文更是刻下了先秦乐律的重要资料。(同一个音在不同诸侯国的不同叫法,任何人看了,都弄懂得如何演奏。)
4.我国考古、音乐、机械等方面的众多专家一起研究复刻“曾侯乙编钟”也耗资百万,历时5年才最后成功。
...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