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钟(编钟)技巧

编钟是使用什么敲击的?敲编钟的是木槌,是一种辅助工具。 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
阅读全文 >>
钟悬于架上演奏。钟架,古称“簨簴”(Sǔn、jù),横梁为“簨”,也作笋、栒;承托横梁的立柱为“簴”,也作虡、鐻。立柱下方有起稳定作用的“跗座”。 由于每组(套)编钟悬钟数目不同,架制也有多种。如一梁二柱(河南信阳楚墓编钟,十三件);二梁五柱(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墓编钟,二十二件);曲尺形二梁三柱(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编镈,八件);曲尺形七梁十四柱(曾侯乙墓编钟,六十四件)等。有些编钟出土时伴有钟钩、穿钉和敲击钟体的钟棰、钟棒出土。甬钟用钟钩或绳子悬系,钮钟用穿钉悬挂。 演奏中小型编钟,用T形木棰;演奏大型钟,用长圆形木棒。以曾侯乙墓为例。其T形钟棰长62厘米、木棒长达215厘米。 迄今为止,先秦编钟的发现数量已相当可观,据1988年的不完全统计,共一百一十六批,一百七十四组,九百零三件(型式、组、件不明者未计在内)。其中有铭文者约四...
阅读全文 >>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即一钟有两个基频。这两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钟的发音机制是弯曲板的板振动。由于钟体特有的合瓦形结构,它产生两种基频振动模式。 敲击正鼓部时有六条节线,位置在四个侧鼓部和两个铣棱。敲击侧鼓部时有四条节线,位置在两个正鼓部和两个铣棱。钟体两侧的棱在振动中起阻尼和加速衰减的作用,以避免哄鸣声。同时,两振动波相互制约,使“哼音”(时间拖延很长的嗡声)尽快消除。枚也有加速高频衰减的作用。这种巧妙合理的结构设计,使编钟成为可以演奏旋律的大型打击乐器。 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掌握了节线的走向,并利用改变钟体壁厚的方法在节线敏感部位调节音高。西周钟内壁常见的凹槽和战国钟内壁常见的凸带,即为此而设的。铸钟要经过繁复的工序,音高误差需控制在0—±5音分之内,以保证良好的音质。 钟采用分范合铸法制造。1960年至1963...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 · 百度百科
  • · 搜狗百科
  • 编钟 · 维基百科
  • · 中乐寻珍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