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千年民间艺术的“古韵新声”

186次浏览 · 由 桑白 于 2022-03-14 整理

三月春至,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小站营村的一处小院里,鼓声声。“注意节奏,慢一点,不要抢……”作为队长的牛改仙,正在指挥着一支女子锣鼓队。

来自千年民间艺术的“古韵新声”

今年56岁的牛改仙是山西省锣鼓协会副秘书长,兼任小站营村文艺队队长。同时,她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太原锣鼓”市级传承人。

山西民谣云:“绛州鼓,威风锣,太原锣鼓耍大”。太原锣鼓起源于晋源,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原锣鼓以其较好的钹技艺闻名海内外。

来自千年民间艺术的“古韵新声”

而作为太原锣鼓的代表,晋源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相互对抗。这种对抗似两军对垒,遇强则强,双方互不相让。场面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节奏欢快热烈。

从小热爱文艺的牛改仙,在听过晋源锣鼓后,便念念不忘,专心师学成后开始组建队伍。2003年,这支女子锣鼓队成立时只有7人。现如今,队里已有80余人,平均年龄47岁,年轻爱好者占比30%。

首届“晋之源”文化旅游推介周上,作为开场表演,牛改仙承揽组建的千人女子锣鼓队一炮而红。“人们都说没想到女人也能把锣鼓敲得出神入化,无拘无束。”牛改仙介绍,这些年来,女子锣鼓队表演达几千场次,获得近30项荣誉,走向更大舞台,甚至走出国门。

来自千年民间艺术的“古韵新声”

在山西省锣鼓协会的组织下,牛改仙曾带着队员赴埃及参加第六届国际鼓乐节。她们现场表演了几段地道的太原锣鼓,反响强烈,掌声不绝于耳。提起当时的情形,牛改仙仍记忆犹新。

此后,牛改仙愈发热爱和钻研锣鼓技艺及文化传承。她先后自编自创8个曲目,包括展现女性独有魅力的《木兰赋》,取材自古晋阳文化的《唐王出征》,以及传统民俗曲目《狗相咬》《十二生肖闹春》等。

来自千年民间艺术的“古韵新声”

从灶台走上舞台,她带领妇女们在学技艺的同时,还能赚取演出费。“农村妇女不是只会做饭看孩子,她们也可以用一技之长和独特魅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姚村镇的杨秋香更是将文艺爱好转化成了事业。她所在的女子锣鼓队,曾赴深圳、北京参加演出。如今,看到市场需求的杨秋香,以锣鼓队为基础开办婚庆公司,为村里妇女带去工作机会。

来自千年民间艺术的“古韵新声”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在晋源区,2000余名妇女、30支锣鼓队常年活跃在城市乡村田间地头。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收入好起来,展示出新时代农村妇女的新风貌,焕发出乡风文明新气象,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新画卷。

涉及乐器

大锣(拼音:dà luó)属锣的一种,因面较大 故称大锣。它是铜制的,直径约30厘米,扁平圆体,有边,边孔较小,系以绳。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持木槌击奏,大锣种类较多,各地流行的形制不尽相同,其中京锣,苏锣等是较常用的两种。
大鼓(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堂鼓,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打击乐器。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鼓身外观颜色多为红色,少数是黑色、木材色。大鼓由一个单鼓槌敲击,被称作大鼓槌,两面的头都可使用,头上包着羊毛或毡子。通常敲击时,是击鼓膜的中心与鼓边之间,击鼓的中心只是用于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和特殊效果。
锣(拼音:luo)是一种传统打击乐器,由于是用铜制成,因此又称铜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锣。木锣,皮锣,筛锣,土锣,锣都是用铜等冶炼而成的。

猜你喜欢

由 拙 于 2022-06-23 整理
在古城寿州,活跃着多支锣鼓队,逢年过节即举行锣鼓表演,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成了古城中家喻户晓的传统节目。
阅读全文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6-22 整理
6月18日,2022年咸丰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宣传展示活动在唐崖土司城遗址景区举行。
阅读全文 >>
由 氯化钠 于 2022-06-21 整理
昌黎县葛条港乡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还努力抓好文化建设,用茶余饭后时间组织文化能人带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阅读全文 >>
由 八日蝉 于 2022-06-15 整理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延安红街网红“红街兔兔”与本土民歌手张永旺合奏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刚一开场,就迅速在直播间掀起一股“音浪”。
阅读全文 >>
由 雨童 于 2022-03-21 整理
白族民间器乐曲主要有三弦曲、唢呐吹打乐、 洞经音乐等;此外尚有古曲和竹笛、口簧、木叶等演奏的曲调。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