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城小学:勇担使命传承民族文化 道和教育重燃师生活力

162次浏览 · 由 愛 于 2022-06-29 整理

宝城小学系区教育局首所直属小学,其于黄新萍而言,是一个难以割舍的情结:1992年8月,她以普通教师的身份入职该校;2016年9月,她又以校长的角色回归。

 “放眼古今中外,传承民族文化,是当代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基于这种认识,调任宝城小学“掌门人”的她,科学汲取“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精髓,创造性提出“道和教育”办学思想,致力于教育教学“基本规律”(道)的遵循与探索,以及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和)的追求与实现,“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负责”,给宝城小学课程改革再次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近6年来,宝城小学坚持开展“宝城讲坛”,并坚持用“校长书信”提师能塑师魂,培养有道德、有道行、有道心、懂道理的“道和”教师;创新开发“童玩”系列特色课程,并设立“两礼六节”,培养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公民,持续发挥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创新推进“五育并举”的示范引领作用。

葫芦丝、八段锦和花样跳绳,成为宝城师生的必备技能;校园舞亦全面普及,作词、作曲、编舞、演唱完全由师生独自创作完成;京剧娃独领风骚,荣揽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54个……

学校亦大放异彩,新获“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基地”、全国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广东省棋类学校”和“深圳市‘善解童贞’课程实践基地”、“深圳市乒乓球传统(特色)项目训练基地”等殊荣。

宝城小学:勇担使命传承民族文化 道和教育重燃师生活力

宝城小学:勇担使命传承民族文化 道和教育重燃师生活力

坚持文化立校 以道和教育激活发展新引擎

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在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共8年多的时间里,黄新萍用“爱”构建罗租小学的发展之魂,提出“以爱育人”办学理念,践行“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素质陶冶素质,用人格塑造人格”的管理思想。通过校园文化引领,将一所普通的村小成功塑造成誉满四方的名校。深圳教育官方微信2020年7月23日的推文中,称赞罗租小学是“深圳市村小华丽转身的典范”。

从入职宝城小学,到离开宝城小学,再到回归宝城小学,时间已匆匆数年。“24年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新萍认为,这些变化表现为:由“专业化”朝“多元化”综合发展,“小课程”向“大课程”科学转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

“随着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实质性变化,在教育多元化进程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使命,已被注入新的内涵;在大课程观思想指引下,传统学习内容与学习形式,也必然朝‘综合性、活动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方面延伸;在家校教育资源的深度融合中,二者也越来越不能独立存在,偏废任何一方的教育都会变得苍白无力,至少会变得事倍功半。”基于以上认识,黄新萍苦苦思索宝城小学的变革之路。

在科学遵循客观规律,并不断总结、探索新的客观规律基础上,黄新萍结合当下教育发展需求,从我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精髓中,为宝城小学的改革发展,找到新的动力引擎。

通过广泛的讨论、交流和论证,宝城小学创造性提出“致力于教育教学根本规律‘道’的遵循与探索,致力于学校教育和谐发展‘和’的追求与实现”的“道和教育”办学思想;确定“以爱育人,人人享受成长的幸福”的办学理念;通过设定“循道探宝、融和铸城”的校训,“遵道立人、和雅博学”的校风,“传道立德、和爱勤学”的教风,“明道立行、和善乐学”的学风,凝练以“传承、创新、和谐、奉献”为核心元素的宝城精神,助力宝城小学重焕生机,实现“文化立校”。

加大师资建设 用心培养“三有一懂”好老师

学习力、执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持续提升,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

基于“道和教育”思想,宝城小学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径,用心打造“三有一懂”(有道德、有道行、有道心、懂道理)的“道和”师资队伍。

 “宝城讲坛”成为宝城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阵地。学校将每周原有的教工大会,优化为集学术交流、艺术培训和才艺展示于一体的“宝城讲坛”,聚焦为“人”之道和为“师”之道,大力开展“说故事、悟师道、铸师魂”系列讲座,积极探索教育新形势下“师道尊严”和“为人师表”的新内涵。

在推进“道和教育”办学思想的五年中,“宝城讲坛”共开展系列讲座163讲。讲坛之上,有定期和不定期举行的教师人生感及经验分享,有每月一次的教师集体生日会,也有每学期一次的优秀教师表彰。其中,举办教师集体生日60次,开展学术讲座50场,组织艺术培训30次,进行才艺展示23回。

通过“宝城讲坛”,教师的情感得到释放,思想得到碰撞,才艺得到展示,意见得到交流,智慧得到借鉴。同时,该校教师通过讲坛习得八段锦健身操、葫芦丝、花卉培育和朗诵等才艺,得到全区教育同行和广大家长的高度赞誉。

校长书信,成为黄新萍引领、培养和凝聚教师队伍的“葵花宝典”。5年来,宝城小学以教师生日为契机,通过每月一次的教师集体生日会,凝聚和增进教师情感。生日会上,一封校长书信、一本经典书刊、一份生日礼物和一句生日感言,已成为礼品标配。

迄今,黄新萍坚持用校长书信提师能、塑师魂已满15年,其间共计写给教师书信308封,为教师赠书933本,编写教师共勉赠言933条,肺腑之言共逾11万字,开创了特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先河。

此外,该校通过团队合作、名师引领,培养合格教师;通过自我研修、大师引领,培养区域名师;通过团队支撑、自我修炼,培养知名大师。

如今,宝城小学有“南粤优秀教师”2人,“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省优秀科技辅导员”“市五一巾帼标兵”“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各1人,“市优秀班主任”3人,“市优秀教师”2人,“区‘名师工程’教师”3人,“区名教师工作室”“区戏曲教研工作坊”各1个。区骨干教师占全校教师50%以上。体育、语文和科学科组,分别荣获“深圳市中小学示范科组”和“宝安区示范教研组”称号。

注重课程开发 以生为本构建童玩课程体系

活动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活动。5年来,在“大课程观”引领下,宝城小学坚持以生为本,创新开发以“和爱、和善、和乐、和雅、和智、和融”为特征的“童玩课程”体系,拓宽学生成长途径。

该校“童玩课程”以《中国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为重要理论支撑,确定了“传承瑰宝、包融多元;尊重个性、保护童心;激发创意、勇于探究;品质成长、享受童年”的课程设置理念,以及“立足传统文化,铸就核心素养,着眼时代高度,培养优质公民”的课程目标。

在“童玩课程”的实施与推广中,宝城小学以“用儿童最喜欢的方式,构建儿童最喜欢的课程”为基本思路,深度挖掘、保护和开发“玩”的元素。通过“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引导儿童玩学科、玩艺术、玩创意、玩运动,力求让每个孩子玩出水平、玩出时尚、玩出创意、玩出感悟。

“童玩课程”在设置上,则把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科学等国家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充分凸显国家课程的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级各类专家指导,科学凸显课程的学科、活动、探究、职业等4大形态属性。

在专家引领下,宝城小学科学提升“童玩课程”的结构系统,使素养培养与课程建设衔接得更加紧密。目前,学校“童玩课程”根据儿童身心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特点,分为启蒙(一、二年级)、提升(三、四年级)和高修(五、六年级)三个阶段,构成“必修+选修+自修+拓展”的课程体系,并形成“合格+优秀+卓越”的课程评价体系。

丰富育人载体 创新两礼六节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宝城小学创新思路,通过设立“两礼六节”,即一年级新生入学礼、六年级学生毕业礼,童玩节、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和中队(文化)节,不断丰富育人载体,将立德树人落实落细。

该校一年级新生入学礼,通过在学生眉宇中“朱砂启智”等传统文化环节,巧妙地将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形式与内涵、传承与发扬等方面结合起来,为新入学的孩子,播下第一粒传统文化的种子。

六年级学生毕业礼,则在全面汲取一年级新生“入学礼”思想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经典视频回顾、学校领导致辞、师生美文(《少年中国说》《用爱拥抱人生》)诵读、放飞梦想(给10年后的自己写书信)、经典文艺汇演和毕业证书颁发等环节,升华6年的小学生活,让学生未来的成长脚步更坚实有力。

童玩节,是宝城小学“童玩课程”的灵魂。在“道和教育”实践过程中,童玩节已成功举办四届(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暂停举办)。每届童玩节期间,该校都根据“童玩课程”体系设立“和善、和智、和融、和雅、和乐、和爱”六大学院,共计推出上百个玩乐项目,利用儿童节,给全校学生提供一场最酷炫、最全面、最童真的课程体验。

以第四届童玩节为例:和善童玩学院以义卖为主,通过创意手工、文创作品、美食等义卖,传递公益行动;和智童玩学院则以有趣好玩的科学体验为主,诸如机器人挑战赛、无动力飞机等,激活大脑,放飞创意;和融童玩学院则融汇世界文化,开展中国活字印刷、粘土制作新加坡鱼尾狮等文化体验;和雅童玩学院则可提供书画、演奏、表演等各种艺术体验;和乐童玩学院则以体育项目为主,包括柔术、高尔夫、足球等;和爱童玩学院则以学科游戏为主,拼图讲故事、漫游古诗园、单词大比拼,活学活用,令人流连忘返。

中队(文化)节,则以中队为单位进行各种展示、竞赛,促进先锋队组织常规管理、增强队员民族自信;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和体育节,规模宏大,最大程度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个性潜能,为广大学生扬起理想的风帆。

力倡特色普及 推进五育并举擦亮办学品牌

人人参与、个性引领、博采众长、共同成长,是宝城小学“道和教育”办学思想的核心宗旨。“道和教育”实施5年来,宝城小学通过课后服务和学生社团的推广和普及,以100%的覆盖率和100%的参与率,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不断擦亮办学品牌。

京剧娃,是宝城小学艺术教育的传统名片,更是宝安区艺术教育的靓丽风景。通过京剧训练的社团化和课程化举措,学校持续掀起校园京剧热潮,学生人人都会唱京剧,迄今共获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54个,16人考入中戏、北戏和上戏学院。

葫芦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通过精诚协作、科学训练、专家引领和赛事拉动等举措,宝城小学包括门卫和厨工在内的1800多位师生员工,都会演奏葫芦丝,普及率达到100%;连续四届宝安区教职工葫芦丝邀请赛,学校均获特等奖。如今,就连数百名学生家长,也自发加入葫芦丝演奏学习,且演奏水平日益提升。

校园舞,也是宝城小学推广和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以“宝城原创”和“健康律动”为指导思想,通过艺术科组及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成功塑造出作词作曲、编舞演唱完全由“宝城人”独自创作完成的校园舞蹈,大课间时间段千人齐跳校园舞蔚为大观,师生精神风貌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该校还引进国家体育总局八段锦专业教学视频,聘请深圳市名中医和专业武术教师为技术指导,由体育教师具体落实,全面推进八段锦健身操普及。就连疫情期间,学校也利用家长QQ群和教学视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八段锦健身操学习锻炼;为科学实现“花式跳绳操”的全面推广,学校则引进全国跳绳推广委员会深圳分中心和宝安区花样跳绳协会等团队资源,利用体育常规课和课后服务时间,进行普及。如今,八段锦健身操和花式跳绳操,同样成为宝城师生人人必备的运动技能。

此外,宝城小学还设立以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为主的“球类”社团,包括围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在内的“棋类”社团。近5年,“球类”和“棋类”社团坚持以学校校队和年级梯队的组建为纽带,以赛事为推力,以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球类和棋类社团,先后培养出国家一级运动员2名,二级运动员9名。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猜你喜欢

由 氯化钠 于 2024-03-11 整理
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不断交融,葫芦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新型多功能葫芦丝。这种新型葫芦丝不仅保留了传统葫芦丝婉转动听的音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情,还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多项实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演奏体验和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 >>
由 风月呢喃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吹管乐器,其音色优美、深情且富有诗意,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赋予了葫芦丝如此醉人的音色呢?
阅读全文 >>
由 阿蘅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吹管乐器的典型代表,其音色悠扬悦耳,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探讨葫芦丝的魅力时,其丰富的调式体系尤为值得关注。葫芦丝的调性多样化,使得它能演绎出各种风格迥异、情感丰富的乐曲。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4-03-09 整理
双音葫芦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吹管乐器,是在传统单音葫芦丝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是配备了一个或多个人工吹孔与共鸣腔相通的附管,使演奏者能够在同一支乐器上同时发出两个不同的音,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和音乐层次。
阅读全文 >>
由 华夫饼 于 2024-03-06 整理
可调音葫芦丝作为传统葫芦丝的创新改良版,为演奏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灵活性。相较于固定音高的传统葫芦丝,可调音葫芦丝的主要作用及使用方法如下。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