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及云南卫视关注 非遗技艺入课堂 民族文化传承

65次浏览 · 由 岚玖 于 2022-04-18 整理

由当地文化局、教育局、玉溪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部门指导,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永英和杨家林、学校老师及花西子母公司旗下的宜格慈善基金会共同完成课程开发的希望工程·花西子梦基地民族文化传承室得到CCTV2及云南卫视的关注。

CCTV2及云南卫视关注 非遗技艺入课堂 民族文化传承

去年7月开始,玉溪市文教部门联合浙江省宜格慈善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先培训老师,再去指导学生,共同梳理民族文化课程教案。从去年十月开始,每周两堂的民族文化课在华宁县两所小学正式纳入日常教学。目前该课程主要在山羊母小学和通红甸小学的3-6年级开展。课程设计为:三至四年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开展简单的实操训练;五至六年级学生以实操训练为主,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民族技艺。

一周两次的民族文化课堂已然成了孩子们心中的一种期待。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对民族文化传承责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感兴趣的是这个芦有好几种吹法,舞也有好几种跳的方法。而且我也是少数民族,也应该去传承它。”

CCTV2及云南卫视关注 非遗技艺入课堂 民族文化传承

“我们是彝族苗族乡,通过课堂教学把民族文化传给学生,让它们代代相传下去。不能让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失传。民族课程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他们在课业学习外体验了更多的民族文化。”华宁县山羊母小学校长浦恩奇说。

CCTV2及云南卫视关注 非遗技艺入课堂 民族文化传承

花西子公益负责人表示,筑梦基地是一项中长期支持计划,在未来3年里,花西子将为更多学校提供资源支持,深入挖掘当地的民族文化,联动当地非遗民族文化传承人,带动学校美育老师,以及外部的专家资源等,共同打磨出更多更丰富的民族文化课程标准课件,持续推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涉及乐器

芦笙(拼音:lú shēng),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

猜你喜欢

由 夏浩东 于 2022-09-05 整理
他创编芦笙合奏曲目,大胆地创新和尝试芦笙乐团演奏方式,让芦笙这一“乡野”乐器走进大雅之堂。
阅读全文 >>
由 Susan 于 2022-06-01 整理
为了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月27日,通道侗族非遗文化宣传小组携侗家特有的乐器——芦笙,走进了武陵中学,联合校德育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宣传表演活动。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5-31 整理
“社区真的为我们苗族文化传承办了件好事,为我们苗族老百姓办了件实事。”
阅读全文 >>
由 赵锦辛 于 2022-05-27 整理
“事事皆入笙歌,处处均有笙乐”,芦笙是苗族传统而古老的簧管吹奏乐器,伴随着苗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5-24 整理
从江县往洞镇往洞村校联合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及本地特色,组织“五老”到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暨“九洞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