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108次浏览 · 由 氯化钠 于 2022-04-25 整理

丽江中午的太阳总是热情得挡不住,虽说还在春季,可是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在身上,热得人汗流浃背,无处藏身。和占环就像往常一样,在简陋的小作坊开始了手工制作“速古笃”乐器活计。这样的制作场景,他已经坚守了大半辈子!

要从一块木材整料制作成一把古朴典雅的“速古笃”乐器,和占环要花费至少半个月以上的时间。几十年如一日的制作,使数百把“速古笃”乐器经过他这双手逐一脱颖而出,成为深受民族民间音乐人欢迎的手工制作的古乐器。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蒙古人800年前遗失的“火不思”,成了纳西人的“速古笃”

“记得30多年前,内蒙古乐团指挥巴托来到家中,对丽江纳西族地区保留有‘速古笃’古乐器表示出惊讶,他说‘我们失传了800多年,丽江纳西族却保留了800多年。’当时巴托就买了一把‘速古笃’古乐器回去,说要好好对比一下历史资料图。”和占环回忆说。

“速古笃”是存活在丽江纳西族中的一件古老的四弦弹拨乐器。据史料记载,“速古笃”原为西域乐器,在公元九世纪前即为新疆一带的“回纥”(he)人所用。《元史·礼乐志》载:“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ke),以皮为面,四弦,皮绷,同一孤注。”在丽江保留的“速古笃”与上述记载基本一致。“火不思”又名胡拨思、浑不似、琥珀词等,均为土耳其语的译音,丽江民间则俗称胡拨。

相传,“速古笃”为宋末忽必烈南征大理国时随军乐工带到丽江的西域乐器之一。最初仅用于纳西族风俗性丧葬、祭祀礼仪套曲《白沙细乐》的演奏中,约在清末民初时才被丽江洞经乐队引用。地方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见明代丽江土酋木高的《胡拨词》:“酪酒酥团宴可汗,四弦齐拍甚凄酸。若将弹出昭君怨,马上谁人不泪弹。”由此可见,“速古笃”这件乐器至少在明代已在纳西族民间流传。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据介绍,“速古笃”的结构可分为琴头、琴身、上共鸣箱、下共鸣箱、弦槽、弦轸、山口、琴弦、上音孔、下音孔、皮膜、琴码、系弦处等。制作“速古笃”需在长约1.1米、宽约20厘米、厚约7厘米的整块木板上雕琢和打磨。其工艺大致与普通木工无异,唯上共鸣箱的制作技艺有其特殊之处:即不能从正面开口雕琢,而需从右侧面凿开一长约17厘米、宽约2厘米的口子,用凿子将里面掏空,不能伤其面部。再用一与开口等距的木条将口子封严。最后完成挖弦槽、绷皮膜、粘琴码、上弦轸、系琴弦等工序。丽江的“速古笃”,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制作方法、调弦系统、演奏技艺以及特殊的演奏风韵。其形制与演奏技法仅见于纳西族地区。

丽江农村和山区盛产核桃,核桃木是制作“速古笃”的好材料。对于“速古笃”名称的由来,听和占环介绍,当年李承干老先生在教他制作“速古笃”时是这样讲述的:大雁是纳西族的图腾,是吉祥之物,所以将这一古老的乐器名取用了雁鸣叫的声音——“速”为纳西语的“三”;“古笃”为大雁的鸣叫声。在“速古笃”演奏古乐的过程中,就可以明显听出其模仿雁鸣声的节奏和乐调。和占环说,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速古笃”古乐器融入了纳西族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并赋予她以新的生命和血液。

“速古笃”在传入中国后曾先后在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流传。上述各地至清代以后均已失传,唯还存活于丽江纳西族中。这一奇迹为研究中国音乐史、乐器发展史等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占环介绍,“速古笃”这件古乐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陈列于国家(北京)历史博物馆和云南省历史博物馆。

2017年,“速古笃”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岁男孩实现“古乐梦”,“速古笃”有了新的传承人

“速古笃”古乐器得以在丽江纳西族地区保留传承下来,的确是一件幸事,这得益于丽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风民俗。“丽江地处滇西北高原地区。在过去,这里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甚少。同时,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几乎没有大的战事,加上有长期存在于老百姓中的民间乐团组织——古乐会,这些因素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占环说。

说到“速古笃”制作技艺的省级传承人和占环,不得不说说他小时候的故事。和占环小时候家住石鼓竹园村。“记得小时候,村村寨寨都有古乐会,当时在丽江范围大概有40多支古乐队。每逢节假日,或遇有喜事丧事,村里的古乐会都会演奏古乐,这样的情景至今难忘。”在耳濡目染中,和占环喜欢上了古乐,小小的童心种上了一枚立志学习古乐的种子。7岁,和占环开始学习胡琴。8岁,和占环进了村里的古乐会。

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去买乐器,没有乐器怎么学习古乐呢?贫穷催生了想象和勇气,小男孩开始了各种尝试,拨马尾被马踢,弄蛇皮被蛇咬,爬电线杆找废弃的钢丝线差点摔跤……在反复琢磨经历了各种失败和挫折后,在10岁那年,和占环终于做好了一把简易的胡琴。从此一发不可收,他走上了手工制作乐器的路子。

和占环24岁那年,他开始尝试自己制作“速古笃”——这是他非常钟爱并且一直想拥有的一把古乐器。有着木工基础的和占环本想着“照葫芦画瓢”来完成这一次尝试,结果,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我在自己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很幸运遇到了‘高人’指点,一位是大研纳西古乐会的李承干老先生,一位是白华古乐会的木柱老先生,他们将制作‘速古笃’的手艺一点不剩地教给了我,让我少走弯路。”

和占环有了小时候的音乐启蒙及手工制作乐器的尝试,之后考入原丽江师范学校音乐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原丽江县民族歌舞团。这一过程让“速古笃”制作技艺找到了新的传承人,并且为之后不断改良这一古乐器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撑。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和占环发现自己制作的乐器存在音色暗淡、灵敏度差、工艺落后等缺点。“阴天弹奏‘速古笃’声音很闷,有时候还会没有声音。”为了改善“速古笃”在天阴时会失声的缺点,和占环开始了新的尝试——改造“速古笃”。在反复改良过程中,和占环有了自己的思路:在保持传统形制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将“速古笃”“琵琶”等一系列古制乐器打造成传统与现代、形象与音色较为统一,且具有显著纳西族特色的乐器。后来,和占环制作的“速古笃”,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扩容主音箱和副音箱,加长琴杆和琴头,特别是对蟒皮采用两度蒙皮法处理,增强了琴面的稳定性,使之受气候影响较小,从而使琴弦得以充分振动,加大其音量和穿透力。现在,和占环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将这一弹拨乐器进一步改造成集弹拨、拉奏为一体的弹拉乐器……就这样,在传承的路上,他一直在学习、摸索和改进,不知不觉,转眼就是大半辈子。

和占环说,“速古笃”古乐器除了可以弹奏24首纳西古乐外,还可以弹奏现代音乐。和占环与“速古笃”古乐器不论从情感上,还是从演奏专业上都已经密不可分。多年以来,他带着“速古笃”古乐器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展演活动,并屡屡获奖。2019年,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非遗博览园主会场“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活动中荣获的两项“太阳神鸟‘传承匠心’奖”让他倍感欣慰——他专注一生的“速古笃”制作技艺和演奏技法得到了国际认可。

2019年,和占环被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古乐会上演奏的古乐器“速古笃”,成了吸引外国人眼球的“稀罕宝贝”

大研纳西古乐会是丽江的一张名片,是丽江对外宣传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古乐会以“乐曲古、乐器古、弹奏的乐师高龄”而有“三古”之称。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研纳西古乐会就已经声名鹊起,名声在外,吸引不少外宾慕名而来。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和占环在大研纳西古乐会负责“速古笃”“胡琴”“二胡”等乐器的演奏。作为既会弹奏又会制作“速古笃”的和占环,自然成了外国人眼中的稀罕角色。位于古城区西安街道老居民区的和占环的家,一度成了外国人前来登门拜访的地方。

“记得有匈牙利、巴西、德国、法国、日本等10几个国家的友人,都曾先后在丽江外事办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家中,当时很多是为了拍摄关于古乐器制作的纪录片来的。作为‘速古笃’古乐器的制作传承人,有那么多外宾对这一民族音乐文化感兴趣,确实感觉到了一份自豪感和荣誉感。”和占环说。

最让和占环感触深刻的还是蒙古人对本民族遗失了800多年的音乐文化的这份情感。

2014年11月,古城区组织了老、中、青三代民族民间音乐人前往中央音乐学院参加展演活动,当时和占环也在其中。“速古笃”古乐器一下子吸引了外宾的眼球,在展演现场休息间隙,一名自我介绍说在中央音乐学院留学的蒙古国皇族,希望和占环能有机会到蒙古国面授“速古笃”制作技艺,交流保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经验和做法。虽然没有达成这次出访,可是和占环深深感受到蒙古人对“速古笃”古乐器及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痴迷。

和占环的家,是内蒙古民族音乐学者经常踏足的地方。继30多年前内蒙古乐团指挥巴托登门拜访以来,好几拨内蒙古人慕名前来拜访和占环。2021年,内蒙古非遗专家张技盛前来拜访并买了几把“速古笃”古乐器带了回去,他感叹地说,要让流失了800多年的“火不思”重新在内蒙古大草原响起!

因为保护和传承,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了古老的琴声重新在内蒙古大草原响起……悠扬的古琴声融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雁南归的画面中,成为边塞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致和风情。

谈到“速古笃”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占环说:“‘速古笃’制作需三年的木工基础,虽然有人来学过,但是坚持下去的人不多。目前,在丽江会制作的人有七八个以上,在内蒙古,听说已经进入批量生产了,只要传承下来就很好。”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速古笃”制作技艺》及其省级传承人和占环

“择一事,终一生,只为传承铸匠心。”人的一生看似有漫长数十年,实际上能做事的时间非常短暂。选择一件事,并且终其一生去把这件事做好,不管路上遇到什么都不放弃。唯有如此,才能把事情做到让自己满意。和占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涉及乐器

苏古笃(拼音:sū gǔ dǔ)别名称色古笃,汉语称火布思 胡拨 琥珀纳,是纳西族弹弦乐器。 纳西语苏古笃是一定要学会的意思。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猜你喜欢

由 琪琪 于 2022-02-09 整理
苏古笃,又称色古笃,汉语称为火布思、胡拨、琥珀,纳西族弹弦乐器。纳西语苏古笃是一定要学会的意思。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