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器的分类

704次浏览 · 由 九曲 于 2022-02-28 整理

中国音乐是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中叶之前,经历了远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种和内涵丰富的体系闻名于世。人们习惯上将他称为中国音乐的“古代期”或“传统期”,但每个历史上的时期都有“古”、“今”之分。当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动,就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类:

“金”类包括钟、铃、鎛(bó)、镛(yōng)、铙(náo)、笙钟、颂钟等;

“石”类包括玉磬(qìng)、、笙磬、颂磬、鸣球等;

“土”类包括埙(xūn)、缶(fǒu)等;

“革”类包括县鼓(xiàn gǔ)、鼗(táo)、应鼓、搏拊(bó fǔ)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木”类包括圄(yǔ)、柷(zhù)等;

“匏”类包括竽、笙、簧等;

“竹”类包括箫、龠(yuè)、笛、篪(chí)等。

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汉民族乐器,主要是为了与外来的乐器有所区别。

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大陆是出现了大量的“胡夷之乐”,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等,因为这些乐器也能够按照“八音”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未重新发明新的分类法。

古典乐器的分类

在唐代时的“骠国”(今缅甸)进贡了大量“骠乐器”,这些乐器用周制“八音”无法分类,故此,在仍然沿用“八音”的名称之下,做了一些变化。据《新唐书·南蛮·骠传》中记载,唐代“八音”将周制“八音”的“石”、“土”、“木”三类改为“贝”、“牙”、“角”,所以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金”类包括铃钹、铁板;

“贝”类包括螺贝;

“丝”类包括大匏琴、独弦匏琴、小匏琴、鼍(tuo)首筝、凤首箜篌、龙首琵琶、云头箜篌;

“竹”类包括横笛、两头笛;

“匏”类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类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类包括牙笙;

“角”类包括三角笙、两角笙。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涉及乐器

镈(拼音: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镈体型比钟大,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早期镈两侧多有鸟云形、虎形、或者夔形的“翼”,装饰华丽繁复。是古代汉民族大型单个打击乐器。
柷(拼音:zhù)是中国汉代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的打击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属于“八音”中的“木”。用于宫廷雅乐,击响时表示乐曲开始。
缶(拼音:Fǒu),陶制乐器。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
篪(拼音:Chí),吹孔气鸣乐器。中国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广雅》中记载此乐器有八孔,但《周礼》中记载此乐器有七孔,而随着宫廷雅乐的逐渐衰落,这一种中国乐器已很罕见。
瑟(拼音:sè),一种传统弹拨弦乐器,外形类似筝但略宽。按五声调式定弦,常作为琴的伴奏乐器,常与古琴并称琴瑟。瑟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常与古琴并称。

猜你喜欢

由 关谷奇迹 于 2022-02-28 整理
西周末期戎生编钟、编镈可能是秦地人(亦称犬戎)中的圣者所创制的多序列音响器乐。它具有古朴、深沉、多变、神秘的丰富音色,可排出一个非常绝妙的现代多调性音列。
阅读全文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2-28 整理
始见于殷末,盛行于东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乐器中已有,周代以来用于雅乐。按史籍记载,它应当是用来指挥乐队、控制整体节奏的乐器。
阅读全文 >>
由 雨童 于 2022-02-18 整理
镈是古代汉民族大型单个打击乐器。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其特点是环钮、平口、器身为椭圆形或合瓦形。
阅读全文 >>
由 赵锦辛 于 2022-02-18 整理
镈出现于商朝末期。它是青铜乐悬中,出现较早的乐器,形制复杂,装饰华丽。从形制上看,它与夏代,商代铜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早期的镈腔体多成椭圆形,或带长方的椭圆形。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