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龟山操》是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开始,那《幽兰操》记载的便是孔子对周游列国中遇到各式挫折的总结。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大概过了10个月,卫灵公听取他人谗言,对孔子开始起了疑心,并派人公开监视其行动。孔子见状,便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但途中遇各种误会,几经折返,最后只得又回到卫国。
此后几年,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离开西行;经过曹国,曹伯阳没有接见;到达宋国,宋司马桓魋讨厌孔子,更是扬言要加害孔子;在陈国住了三年后遭遇战乱,打算离开时陈国、蔡国的大夫们又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
晚年之际,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14载,却始终未遇伯乐之君。即使是被困在陈、蔡两国,在荒山野岭中绝粮断食之时,他仍然弦歌不衰。到了垂暮之年,孔子依旧是孜孜不倦,深究琴理。自卫返鲁途中,在幽谷之中里看见兰花和杂草生在一起,就如同乱世中的君子一般,生不逢时,有美好的品德和才干也不得施展,孔子心中感叹,便停车取琴,奏唱《幽兰操》。
自古文人大多数都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命运多舛,孔子也不例外。为传授自己的思想与道德理念孔子周游列国,但没有国家肯重用他。而兰花本是香花之王,如今却藏于幽谷,孔子作《幽兰》,是对君子之道难行的感叹,更是对“天生我材无处用”的感叹。
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在唐代,《幽兰操》十分流行,今天我们所见最早的古琴谱、唯一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便是唐人手抄,白居易也曾写诗《听幽兰》:“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以表达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