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融合西乐 “中西合璧”巡演音乐会在澳举办

152次浏览 · 由 亦寒 于 2022-04-28 整理

由澳大利亚Phoenix Collective乐团推出的二胡音乐会“中西合璧”于4月22日至4月25日在堪培拉、悉尼与中央海岸与观众见面。这是该乐团首次将西方弦乐四重奏与二胡巧妙结合,并通过探索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彰显中西音乐融合的独特魅力。

二胡融合西乐 “中西合璧”巡演音乐会在澳举办

此次巡演音乐会以“中西合璧”为主题,由华人二胡演奏家刘莹与四位澳大利亚演奏家丹·罗素、皮普·汤普森、艾拉·布林奇和安德鲁·威尔逊联合演奏。音乐会别出心裁地将西方弦乐四重奏与二胡融合在一起,联合编排中澳经典作品,其中二胡与德彪西著名的G小调弦乐四重奏一起编排更是独具一格。

二胡融合西乐 “中西合璧”巡演音乐会在澳举办

刘莹是悉尼音乐学院附中首位民乐考官、悉尼音乐台特约中国音乐赏析撰稿人、西悉尼大学特约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海外民乐考级悉尼地区负责人,是一位集表演、教学、创作及研究为一身的音乐家。

音乐会艺术总监丹·罗素表示,西方弦乐四重奏与二胡相结合的概念是基于与刘莹及乐团的大提琴家安德鲁·威尔逊一起交流音乐创意而形成的。他还指出,具有中国文化的电影也给了他灵感,他说:“我是听着电影《英雄》《卧虎藏龙》以及《十面埋伏》的歌曲长大的,里面的音乐很美妙。”

罗素还表示,虽然小提琴与二胡的配合对曲目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二胡和弦乐四重奏实际上配合的非常好。刘莹也对此表示了赞同,她说:“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非常融合的,目前,很多作曲家已经开始为中西融合的音乐谱曲了。”此外,她也肯定了这次演出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中国文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西方的艺术创作。

据悉,此次音乐会立足于探索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即兴创作和现代实验技术,整场音乐会以大提琴演奏家安德鲁·威尔逊改编的中国经典作品《黄河颂》片段为开场,演凑曲目还包括了中西方音乐元素交融后改编的诸多经典曲目,如由澳大利亚编曲家朱莉·西蒙兹特意为二胡和四重奏改编的澳作曲家彼得·斯库索普的作品《左岸圆舞曲》,改编后的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良宵》《兰花花》等作品也相继呈现在观众面前,更有即兴创作曲目奥斯卡获奖电影音乐《卧虎藏龙》等,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澳大利亚的观众也对此次巡演音乐会展示出了极大的热情。罗素表示,音乐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声音,民间音乐的美妙之处在于它易于理解,任何人都可以享受。

此次巡演的最后一场是为社会弱势群体特别呈现的公益演出。许多前来观看这场演出的观众在过去两年的疫情期间经历了人生低谷,也正在寻找新的方向。他们纷纷表示音乐能给予他们宽慰,抚平创伤。

刘莹也表示,音乐的语言是没有国界的。她说:“观看演出的大部分是西人,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享受,有位女士和我说她都哭了,他们没有排斥,而是完全沉醉其中。”

刘莹最后还强调,随着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碰撞,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得以展现,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涉及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汤圆 于 2025-04-10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当经典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二胡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5-03-11 整理
在二胡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月牙五更》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听众。这首乐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更调”,而是作曲家刘明源先生以东北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5-02-27 整理
在20世纪70年代,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草原新牧民》。这首曲子不仅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壮丽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年轻一代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乐观、愉快心情的赞歌。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5-02-14 整理
《苗岭春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胡名曲,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通过音符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阅读全文 >>
由 夜夜 于 2025-01-02 整理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乐手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结构材质主要为木材和蟒皮等天然材料,因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温度骤降、空气干燥的冬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