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电信携手中央歌剧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10家一流院团演出机构,共同打造的天翼云演艺“云上之夏”演出季隆重开幕。
来自上音的两部原创剧目跨界融合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和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将与其它34场经典演出轮番上演,打破线下演出的时空限制,通过中国电信——天翼高清全国IPTV电视端以“天翼云演艺”形式向亿万观众呈现,同时,手机端用户可以通过下载天翼超高清App同步观看。这是上音在创作和舞台实践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进展。
此次入选的两部作品均为上音优秀原创剧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历经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及国内数十场巡演。其中,《笛韵天籁》深度挖掘“竹笛”这一乐器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形式,呈现出上音人基于传统音乐元素和传统文化精神对民族器乐艺术在新时代的全新诠释;《东去西来》则以七部风格迥异的跨界音乐作品,运用高科技视觉影像与舞蹈作为串联交织,带领观众穿越时间与空间融入大量西方音乐元素,中西文化或相互对话、或彼此演绎,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交响。两部作品深度契合国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战略,是上音坚定守正创新,深化“教创演研”一体化溢出效应的实践成果。
两部作品入选云上之夏演出季,以“线上演出”形式获得新生,也体现了学院作品以需求为导向,形成创作协同育人、舞台检验成果、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真正将“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未来,“线下演出、线上演播”两线并行会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家“双一流”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学校,同时也是创作、表演等文化内容的重要来源,一直以来积极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为“云演、云播、云看”的在线演播新生态提供优质文化内容,也将继续将汇集学校教学、科研与综合学科建设成果的高质量演出推向重要国际和区域优质平台,实现学科建设延伸与服务社会文化的双重效能。
跨界融合交响民族器乐剧
《笛韵天籁》
无言无词的“音乐对话”
领略千年笛乐的魅力
国风国潮,是潮流和中国文化的碰撞与共融,让沉睡已久的古韵文化以新的姿态大放异彩,因而一些国风作品近年受到瞩目。
跨界融合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是上音主创,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支持,中国首部为单一民族乐器(竹笛)而作的器乐剧,由中国著名竹笛演奏家、上音民乐系教授唐俊乔担任艺术总监和主演。其无言无词仅用“音乐对话”的全新舞台戏剧表演方式,为音乐器乐表演领域创新表演艺术形式开创了先河。
竹韵悠扬,人乐交融。围绕竹笛这一民族器乐从
骨笛到竹笛的历史演变过程,《笛韵天籁》生动形象地记录下中华文明的进步发展历程,不仅现场还原八千年前骨笛声音,并且用竹笛比拟国人风骨与不屈精神,作品具备高水准的音乐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让观者感受到中华古老文明的洗礼与召唤。
跨界融合艺术剧场
《东去西来》
展现民族文化自信
多元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跨界融合艺术剧场《东去西来》是一部创新、实验性艺术作品,项目负责人是上音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代晓蓉教授。近年来,艺术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表达方式,以中国民族题材为核心,试图把音乐、媒体艺术与其他元素并置于舞台之中,他们平等的交织与对话,在剧场空间中产生戏剧张力,形成跨界融合现代剧场艺术风格。
作品综合了音乐、绘画、影像、表演、舞蹈以及戏剧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并以之作为创作的元素,穿越时空、跨越地域,在碰撞中聚合成全新的张力,呈现出唯跨界融合的艺术剧场方能展示出的独特魅力。
文化的多元化由独立的文化个性所决定,当中华民族用极大的热情去拥抱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时,需要我们坚守住中华文明的个性,同时也需要拥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这是文化自信的展示与表达,也是能主动融入一个文化多元化世界的保证。
世界在改变我们,世界也因为我们而改变。
《东去西来》将于9月10日中秋节专场上线 敬请期待
“云上之夏”演出季项目由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对接社会资源,积极促进高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以优质的高校音乐成果服务社会,为公众带来浓厚的艺术氛围和高质量的普及音乐会,与大众共享音乐艺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