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道学艺 姬庆丰让史前乐器“埙”重生

152次浏览 · 由 桑白 于 2022-03-11 整理

秦地古乐,吹土为声。虽其貌不扬,但其苍劲悠扬之声,通山河汇流水,沁人心脾,萦绕整个长安城。“‘伯氏吹,仲氏吹篪。’埙的音色幽深、延绵,就像它七千多年的历史一般。我研究做埙半辈子,把祖辈们的慢工手艺活学精学细,这是传;教儿子、带徒弟,让更多人知道埙,把埙带入寻常百姓家,这是承。”制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姬庆丰说。

半道学艺 姬庆丰让史前乐器“埙”重生

日前,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临潼区斜口街办枣园村,在姬庆丰的陶埙工作室,随着这位制埙行家一同走进了史前乐器埙的前世今生。

用时间打磨出来的精细活

相传埙起源于远古一种叫作“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用绳子系上一颗石头或者泥球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空,抡起来一兜风便能发出声音,人们觉得有趣,就拿来吹。久而久之,这种“石流星”慢慢就演变成了单纯的乐器埙,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最初的埙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进化成陶制,形状也开始多样化,常见的有椭圆形、扁圆形、球形、梨形等。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哨,就是陶埙的雏形。广袤的土地,雄厚的积淀,埙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姬庆丰是斜口有名的制埙师,他做的埙远销海内外,既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也是可吹可奏的好乐器。他告诉记者,“取泥、拉胚、开孔、调音、烧制,陶埙的制作步骤主要分为这么几种,但要想做出个合格的埙,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当地的红黏土是制作陶埙最好的材料。“红黏土黏性好,细腻润滑。洗好的泥在缸里醒个一年,每过一段时间,把它拿出来反复搅拌搓揉,以软而不稀,硬而不脆为佳。”姬庆丰一边说着,一边弯腰从塑料裹着的泥条上揪下一段,放在石台上像揉面一样熟练揉搓起来。“不只是揉掉泥里的气泡,揉着揉着,里面的小石头、杂质就会自己蹦出来。这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如果醒泥揉泥的时间不够,做的埙就容易产生开裂、凹面,也就废了。”

拉胚是制埙十分重要的一环。将醒好的泥放入电动拉胚机上,机器匀速的旋转配合外柔内刚的手法,原本一块普通的泥块就逐步变成了圆润、饱满的陶埙外观。“拉胚是个精活,师傅的手感很重要。” 姬庆丰指了指桌上说,“你看这个杯子,一个准F调的埙,它的腔刚好能装下这么一杯水。拉不出好的胚,后期再怎么调音也不准。”

上好的工艺与美观大方的外形浑然天成,是姬庆丰陶埙的特色之一,也是姬庆丰和他多年老搭档陈战红高度默契的体现。他们一个制埙,一个雕花。身姿摇曳的对鱼,含苞待放的荷花,庄重的文字雕刻,只要是客户要求的,就没有这位“80后”雕花匠刻不出来的模样。“我和姬老师合作十来年了,从最初的花花草草,到现在的虫鱼鸟兽、各式吉祥神兽,他这个人花样多、爱创新,也给了我很多灵感和建议。”陈战红笑了笑说,“雕花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好埙配美景,好上加好。”

让古埙重新焕发生命力

姬庆丰出生于制陶世家,父亲在世时,他总跟着老人做些盆盆罐罐,勉强维持生计。“我接触陶埙也是机缘巧合。很多年前我在书院门转悠时,在一个小摊子上发现了这个东西。小小一个摆件当时就卖50块钱,我和我父亲做的一个花盆才两块钱。”这让习惯用大小估量价值的姬庆丰吃了一惊,“当时我就买了一个回去研究,想学着自己做,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你别看它小小的身尺,学问可真不少。”

市面上的埙分为工艺埙和定音埙。定音埙作为一种乐器,对制作技术要求很高,不能空有外形而无法吹奏,调值要符合标准,能与其他乐器合奏。“因为有制陶底子,做工艺埙好上手。但我这个人就是爱折腾,我想让做出来的埙不仅好看,还能吹。”于是,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姬庆丰专门请了位校音师。师傅在校音时,他便一直站在旁边用心观察,一遍一遍地上手练,直到练会为止。“现在买埙的行家越来越多,对音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天天就盯着电子校音器,对着一个个孔吹音校对,就怕有一点点偏差。”经过不断的钻研、调音、试音,姬庆丰做出的埙在音色上不仅精确度高,在音域上也从一个八度拓宽到了两个八度。

再走老路子。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把它市场化,让它走入平民百姓家,这才是对埙最好的保护。”姬庆丰说。

目前市面多是八孔或十孔陶埙,思源陶埙在此之上还分为九孔、十一孔埙。九孔分为普及演奏埙、特级专业埙、特级专业红陶专业埙,十一孔分为普及演奏埙、精品专业埙、红陶专业埙、极品专业埙、极品红陶埙。说起一年的销量,姬庆丰摆了摆手,“这我可没算过。现在我们我们做的是去年的订单,如果你要买啊,得提前半年预定。”2015年6月,西安市临潼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发给姬庆丰“非遗项目创新奖”。2017年12月,姬庆丰被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定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姬庆丰的工作室也被选为了斜口陶埙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十余年时间,他带出的学生几乎遍布全国。

姬庆丰评价自己是个折腾人、忙碌命,“脑子闲不下来,就是想把这个事情折腾出个样子来。怎么能把小作坊做大,怎么能把这门老手艺传得更广,把自己一个人的事做成村里更多人能参与的事,这些我还都在琢磨。”

如今,姬庆丰27岁的儿子姬静也在跟着父亲学制埙。“年轻人做这个的少,受父亲影响,我也爱这个。把老手艺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是一件很可贵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还能结合一些时尚元素让它更完美,我觉得父亲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也想接他的棒,好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姬静说。

涉及乐器

埙(拼音:xūn),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由 晚荣 于 2025-01-16 整理
埙,作为中国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其保养在冬季尤为重要。正确的保养方法不仅可以延长埙的使用寿命,还能保证它在演奏时能够发出最纯正、最美的声音。
阅读全文 >>
由 愛 于 2023-06-28 整理
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棠湖埙谱译注》,近日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对我国第一部埙乐谱《棠湖埙谱》的首次系统整理与校译。
阅读全文 >>
由 小饼干 于 2022-08-26 整理
逅浪漫陶埙,慢品非遗文化。埙是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迄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陶埙演奏技艺项目被列为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6-30 整理
而在我们德州市宁津县就有一位制埙人——朴树棠,他是棠湖埙制作工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天我们就来到了朴树棠的工作室,一起来感受埙这种“土”乐器的独特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不知桃夏 于 2022-06-20 整理
为保护和传承古埙演奏技艺,由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授权设立的非遗古埙传习推广机构“埙乐坊”6月12日正式开班授课,并同时在厦门市鸿山书院举行揭牌仪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