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靖州吴勇德:“传承 心愿从未熄灭

100次浏览 · 由 陆晨 于 2022-05-13 整理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岩脚侗寨侗琵琶工艺传承人吴勇德的家中传来了悠扬动听的歌声,一曲唱罢,59岁的吴勇德聊起琵琶,聊起年轻时的往事,话匣子一打开,他滔滔不绝……

怀化靖州吴勇德:“传承 心愿从未熄灭

“记忆中最早接触琵琶那一年,我才六岁,用的琵琶就是正常大尺寸,和这把一样。”吴勇德抚了抚怀中抱着的琵琶,笑着回忆起第一次接触琵琶的情景,“家里来了客人,大家围坐一团唱起侗歌,叮叮咚咚的琵琶声和婉转抒情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我。”

6岁的孩子抱不动大人的琵琶,手忙脚乱的样子顿时引起一片笑声,而吴勇德与侗族琵琶的缘分也就此开始了……

初识,从此琵琶为伴

唱歌,是当地少数民族最为热衷的娱乐方式。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一度是侗寨独有的风景。

吴勇德家中祖辈都是远近闻名的侗族歌师,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爱上了侗歌,在十五岁读初中时,就自己用工具做出来了第一把侗族琵琶。

“我制作的第一把琵琶送给了我父亲。”吴勇德说,第一把琵琶送给父亲,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立志学好侗琵琶,唱好侗歌的决心,二是感谢父亲的启蒙教育。

怀化靖州吴勇德:“传承 心愿从未熄灭

琵琶构成,看似简单,考验的却是工匠之心。

"侗族琵琶,由琴头、琴杆、弦轴、共鸣箱和弦组成。" 吴勇德在工作间边推刨子边说,侗族琵琶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从选材、设计、刨料、画线,到凿孔、锯木、定型,最后上弦、调音,每一步都马虎不得。

2006年5月20日,侗族琵琶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琵琶歌的呼声渐起,吴勇德认为,歌声要保护,伴奏的乐器也要保护。为此,他身体力行,把整个人埋进了琵琶堆当中。

为让工艺变得更精致,吴勇德在制作琵琶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不少经验。比如 " 一料二线三打眼 ",讲的是刨料要平整、光滑、方正,画线要笔直、准确,打榫眼要方正、垂直、通透;再比如 " 长刨刨得叫,短刨刨得跳 ",说的是长刨锋利,推刨时会发出啸声,短刨则形容刨刀在木板面欢快地跳跃。

“一把琵琶全凭手工制作,需时三天,因材料难寻,制作费时费力,有需求才下料制作。”吴勇德介绍,制作琵琶最好的木材是梓木,但如今梓木稀缺,才改用樟木制作琴身,好的琵琶弹奏起来要达到琴声和谐统一、声音婉转宏亮,方能彰显侗家乐器的制作水平。

怀化靖州吴勇德:“传承 心愿从未熄灭

2022年1月18日,由快手官方主办的“家乡有好物”乡村振兴帮扶活动湖南片区第一站专场直播,在岩脚侗寨举行。活动现场,一把长3.6米,宽0.9米的巨型侗族琵琶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球。

“制作这个巨型琵琶用时近20天,切割、搬运原木都废了大功夫,光锯子都用坏了两个。”吴勇德聊起制作巨型琵琶的过程,满脸精神,“我准备为这个巨型琵琶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为村里打造一个旅游亮点。”

巨型琵琶,一般人光拿起来就很费劲,但吴勇德不仅自如使用该琵琶,还进行了比较丰富的演奏表演,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只有琴声与人声完美交融,才能唱出真正的侗族味道。”吴勇德说,了解琵琶歌,在某种程度就是了解侗琵琶,因为在侗族琵琶歌中,歌声与琵琶高度融合。

相伴,初心从未改变

2015年6月12日,大型原生态情景剧《丝路女儿国》在靖州岩脚侗寨鼓楼广场举行首演,参加演出的近60名演员均为岩脚侗寨的原住侗民,吴勇德也首次登台面向大众演出。

该情景剧以南方丝绸之路的商道文化和古代“女儿国”的母系文化为背景,以古代马帮途径岩脚侗寨“女儿国”的故事为叙事线索,用音乐剧的形式演绎“南方丝路女儿国”的美丽与传奇,展现了侗族绚丽多彩的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

整场演出时长20余分钟,吸引了近万名游客抵达现场观看。

“当时初次上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心中不免有些紧张。”第一次登台,吴勇德心中有些忐忑,但随着演出的进行,他逐渐进入了状态,沉浸到了演出中,表演渐入佳境。

演出结束后,台下响起来了雷鸣般的掌声,观众的肯定让吴勇德备受鼓舞,决定坚持演下去,这一演就是7年。

吴勇德介绍,琵琶歌是世代歌师们对生活习俗的生动记载,是侗族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也是侗人的社交方式,借着琵琶,青年男女可以互诉衷肠。但是,由于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无数经典的曲目常常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而逐渐失传。

怀化靖州吴勇德:“传承 心愿从未熄灭

吴勇德还记得,祖辈们传授琵琶歌,都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开始使用汉字谐音字记录。为了更好地把歌传下去,吴勇德在制作琵琶之余,也采用“汉字记录侗音法”(借用汉字同音字或近音字来记侗歌歌词的一种方法),将部分琵琶歌,用汉字记录并保存下来。

数十年来下来,吴勇德搜集、整理了上百首侗族琵琶歌经典曲目,同时自编了数十首曲目。虽然吴勇德把它们看作比自己生命还要宝贵的财富,但只要有人想学,他就毫无保留的教。

传承,心愿从未熄灭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喜欢听流行歌曲,加上年轻人大多数都出去务工了,越来越少人来传承侗族琵琶。”热爱侗族文化的吴勇德,也有着自己的担忧,担心民族文化失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传播、推广侗族琵琶。

近年来,随着靖州县对非遗文化活动的重视和广泛宣传,非遗文化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头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2021年11月25日,靖州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靖州县文化馆在该县芙蓉中学组织开展“靖州县非遗传承侗琵琶进校园”培训班,吴勇德受邀成了一名授课老师。

“同学们好!”初次走上讲台,看着台下20多充满好奇的眼神,热情高涨的情绪,吴勇德的心里一团火热。

为了方便教学,吴勇德自编了琵琶歌曲调、歌弹唱方法以及琵琶歌韵律的侗族琵琶歌教学本,利用每周四、周五到学校义务授课的机会,为热爱侗族文化的学生悉心教学。

“我的梦想也算实现了。”吴勇德满意地说,随着非遗进校园,身为农民的他登上三尺讲台,给学生传授侗族琵琶和侗文化,已然十分满足。

从幼时学歌,到出师入堂对歌、登台,再到现在教歌、传歌,侗琵琶已经成了吴勇德生命中的一部分,为更好地传承侗族琵琶歌文化,他说,“只要有人想学,只要有人热爱,只要还有时间,我就一定教。”

涉及乐器

侗族中琵琶(拼音:dòng zú zhōng pí pa)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
侗族大琵琶(拼音:dòng zú dà pí pa)是侗族大琵琶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

猜你喜欢

由 小埋 于 2022-11-07 整理
11月6日,三江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文旅活动侗族琵琶歌大赛在县城月也侗寨景区举行,来自全县的32支参赛队近300名侗族琵琶歌手同台竞技。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4-02 整理
“静静聆听,我唱支歌告诉您,阳春三月好风光,土地深耕莫撂荒,上山劳动不能忘,人走火灭别粗心……”近日,笔者走进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双江镇黄岗小学校园,就被稚嫰的童声侗族大歌深深吸引。
阅读全文 >>
由 小小瞬 于 2022-02-18 整理
侗族琵琶是侗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弹拨乐器。常用于侗歌的伴奏。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的侗族居住地区。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2-18 整理
侗族中琵琶构造与侗族大琵琶相同,但琴的外形式样繁多。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