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奎文区早春园南巷的一所宅院,悠扬的古琴声便在耳边飘扬。这里便是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马荣盛的工作室。
人世间,很多看似偶然的契机,却是必然的铺陈。小时候,有次马荣盛和小伙伴玩捉迷藏,误入一间废弃的房屋,墙上挂着一张古琴和一把箫。“古琴上面布满了灰尘,只有一根琴弦是完整的。当时出于好奇,我拨动了一下琴弦,听到了平生以来最动听的琴声。”就是这样一次奇遇,让本就喜爱音律的马荣盛对古琴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喜欢听古琴,到梦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古琴,马荣盛萌生了动手制作古琴的想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学习制作古琴,马荣盛经常周末骑自行车到离家15公里的寿光城区图书馆借书。终于用半年时间制出了一张古琴,但是跟理想中的效果大相径庭。马荣盛深深体会到要想制作好古琴,得需要名师指点。大一那年暑假,马荣盛慕名找到了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长朱子易。他从跟随老师学习古曲开始,慢慢尝试制作古琴。就这样,从小时候产生兴趣到制作出自己满意的古琴,马荣盛用了将近20年时间。
选料是制作古琴的第一步,只有“基因”好了,古琴的音色才能更加纯正悠扬。为此,这些年来马荣盛去安徽、江西甚至福建的大山,寻觅制作古琴的上好木料。
制作古琴的房间不大,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琴。制作古琴大概可分为选胚、制作底、面板外形、制作琴腹、合琴、试音、装配件、上漆、上弦等,有上百道工序。伴随着刨花的飞扬和案板上叮叮当当的声音,马荣盛开始制作古琴的面板和底板。而在隔壁的屋子里,他的徒弟姜亦强正在给古琴上灰胎。制作古琴时,因为鹿角霜灰胎和琴体两种材质的伸缩比不一样,容易发生断裂脱落,所以要加一层麻布。先用大漆把麻布粘到琴体上,形成很多的空腔,声音更加透润一些。然后上灰胎要近20遍,就像新房刮腻子一样,干透后再不断重复。最后,装配件、上漆、上弦等结束后,还要将古琴放入到固定湿度、温度的房间挂起来晾干。因为制作流程复杂,马荣盛制作一张古琴,最少要两年时间,多则要三四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琴如做人,这些年来马荣盛共带了五个徒弟。宫商角徵羽,古音传千年。2015年,成立了潍坊市古琴传习中心,以古琴演奏传习和制作传习为主要内容,积极开展古琴文化公益培训活动,培育古琴演奏和制作传承人。截至目前,已培训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