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唢呐胡知全:父子“接力”吹响山村竹唢呐

741次浏览 · 由 线性代数 于 2022-04-11 整理

清晨,大竹县月华乡井岗村8组的胡知全开始忙着制作竹唢呐了:用抹布将自然风干的20厘米长的罗汉竹竿擦拭干净,然后用铁钳夹住竹竿,带着厚厚手套的另一只手拿起火钻,将钻头插进竹竿中心,将其变成上下相通的中空竿,随后再钻杆外面的吹孔。一系列动作,老胡娴熟而麻利。

按胡知全的说法,竹唢呐虽然在音准上不如标准方法制作的唢呐,但是他们可以将竹唢呐吹出各种各样的花式。

说着,胡知全就给记者表演起来。唢呐声时而高亢嘹亮,时而喜庆热烈。最绝的是,他还能用鼻子吹唢呐。作为竹唢呐表演技艺的省级非遗传承人,46岁的胡知全从15岁就开始学习吹竹唢呐。他甚至说不清楚竹唢呐的起源来历,只晓得祖祖辈辈都吹,爷爷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他。

非遗竹唢呐胡知全:父子“接力”吹响山村竹唢呐

同行的月华乡文化站站长廖代芳告诉记者,大竹竹唢呐起源于宋代,不仅制作上与其它唢呐不同,而且音色也独具特色。其型号种类繁多,短者不盈尺,有吹奏高手,可进行一人同时口吹四支、鼻吹两支、口鼻同吹四支的特技表演。最长的可达4米以上,吹奏时需几人肩扛。

已近中午,胡知全的儿子胡高辉从县城学电工回来。简单吃过饭后,胡高辉拿起竹唢呐开始练习。19岁的胡高辉,是当地最年轻的竹唢呐表演者。他一脸稚气,和人说话甚至会脸红。

胡高辉是看着父亲吹竹唢呐长大的,竹唢呐就是他童年最喜欢的玩具。说话间,胡高辉将两个竹唢呐同时放进嘴里,吹起了《将军令》。

“注意用气,不是用蛮力,要用气流控制来变音。”老胡边指导儿子边告诉记者,自己最初练习用鼻子吹时,无法控制鼻孔的气流。为了把唢呐嘴塞进鼻孔不跑气,常戳得鼻孔鲜血直流。就是在这样的苦苦琢磨下,他的演技一天天提升,直到最后可以四支唢呐齐上阵。

“练习吹竹唢呐这个技艺苦,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功夫你是吹不好的。收入也微薄,每次去吹一场可以得到百余元的收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没有人来学习吹竹唢呐,胡知全对儿子认真学习竹唢呐很是欣慰,“这么好的宝贝,不能失传啊。”

如今,每逢乡里乡亲有了红白喜事,都会请吹鼓手吹奏营造气氛。很多时候,在同一人家就会遇到几路吹鼓手,大家在一起相互较劲儿,你方吹罢我登场。最初比声音大、曲调多,后来,看见别人能一口吹两个唢呐,他们就琢磨吹三个、四个,直至发展到用鼻子吹或口鼻同吹。

当晚,胡知全要到附近的竹北乡去参加生日宴会演出。下午5点过,他将四支竹唢呐放进布包里面,同时又将四个唢呐嘴放进一个红色的小盒子里,向目的地出发。与以往不同,他特意把儿子带上,“想让儿子增加表演经验。”儿子第一个上场,独奏欢快小调《凤凰展翅》,台下掌声、欢呼声阵阵。

涉及乐器

唢呐(拼音:suǒ nà),中国双簧木管乐器。也叫唢奈、喇叭、鼓吹。传统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猜你喜欢

由 尘夕 于 2024-02-27 整理
《二八板》是一首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享有盛誉的唢呐独奏曲目,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某某 于 2024-02-27 整理
《怀乡曲》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名曲,它以其深情而浓烈的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众多乐曲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没头脑 于 2024-02-27 整理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唢呐独奏曲目,它生动描绘了上世纪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全文 >>
由 vespa 于 2024-02-27 整理
在中国民族器乐的瑰宝中,唢呐独奏曲目《凤阳歌》和《后八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传统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孤勇者 于 2024-02-27 整理
《一枝花》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唢呐独奏曲目,是中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