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包括传统扬琴(又称扇面琴、蝴蝶琴、打琴等)律吕式大扬琴、变音扬琴、401型扬琴、501型扬琴电扬琴、广州十二平均律扬琴、上海八一型平均律扬琴、全律活码大扬琴、402型扬琴高音扬琴、低音扬琴等。现在使用最为广泛的是 402 型扬琴。
这种扬琴是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由郑宝恒与张子锐共同研制成的,其改革重点为:①扩大音域并解决了转调和任意演奏临时变化半音问题,音域为G-g3”包括全部半音阶的四个八度。②音位排列各码条全都是大二度直线进行,需半音拐弯连接的序列,因此各调音阶的排列规律相同,便于用同一手法进行同曲移调演奏。③扩大了音量和增加了声音厚度。④把原来影响音律的死山口改为活动山口,使每个山口都能与码条保持相应的平行度,从而保证了音律的纯正性。⑤改进了琴弦的张力强度,使弦长、弦号(弦的粗细)与音高三者有了科学的比例关系。⑥增设了脚踏制音器,使扬琴演奏时的余音混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大扬琴的琴腿与琴身是连成整体的,所以也叫台式大扬琴,它的体积、重量都比其他扬琴要大。
这种扬琴是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由杨竞明研制成的,其改革重点为:①扩大了音域,部分地解决了转调和演奏变化音问题。音域为 G-e3,包括部分半音阶近四个八度。②四个码条横排并列。③在大扬琴活动山口的基础上,给部分山口加装了变音槽,演奏中需要转调时,手捏住变音槽的拉手,向右或向左推拉以改变琴弦的音高,而达到转调的目的,因为某些弦位的音高是可变的,所以叫变音扬琴。④比传统小扬琴增大了音量和声音厚度。⑤附有折叠式琴架。
它是在变音扬琴的基础上与北京民族乐器厂通力合作下研制成功的,1982年荣获国家银奖,是扬琴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①在滚轴板上创造性地加设了变音槽,有 12 个铜车,12个同音异位。②在音位大幅度扩大的情况下,采用了多码条并列的设置,既防止了琴体过分增大、增重,又减少了不易演奏的纵向八度音位的构成。③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又大二度。
它是 20 世纪 70 年代由桂习礼和北京民族乐器厂研制而成的,在变音扬琴的基础上达到:①减少变音槽,把原来的十个变音槽减为一个,靠增设半音来解决转调,因靠变音槽转调有其不便之处。②比变音扬琴增大了音域。③装设了制音器。
十二平均律扬琴是利用健全平均律中的半音进行转调。有律吕式大扬琴、401型扬琴、501型扬琴、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等。
它是20世纪70年代由陈照华和广州民族乐器厂,在大扬琴和变音扬琴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五排码扬琴。①彻底解决了转调问题。②音列规律,演奏方便。③音域宽广,有四个八度多。④设有一段特殊音区,为滑奏和演奏上下滑弹提供了方便。
它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洪圣茂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在大扬琴和复音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①81型扬琴四排码均设13个码,另设3个低音码,共有72个音位,排列了G-a 3 四组音,包括了其中全部半音和21个同音异位。由于补足了原来高音区没有的半音,又扩大了音域,使扬琴可以很方便地演奏十二个调的乐曲。②取消了变音槽,音位固定,并且有规律。四排码纵向均为大二度,横向均为纯五度。第二和第三排码上方的同音异位称作二位音,这样就统一了中、高音区的音阶横向排列,能够使用一种规律演奏十二个调,演奏者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立位音,在各调音阶进行到高音区时均可有三条路线级进,给演奏者带来了方便。
20世纪70年代郑宝恒和天津民族乐器厂研制成的第二代大扬琴,综合了律吕式大扬琴和变音扬琴的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码子是架空的,其高度是可调的,因而称作活码大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