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出傣族群众对真善美追求的象脚鼓

397次浏览 · 由 爱在西元 于 2022-03-10 整理

在傣族群众聚居区,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每当农闲、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会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灵活的象脚鼓舞……

入冬时节,走进临翔区制作象脚鼓的地方,庭院里还堆放着几段原木和尚未完工的鼓身……临翔区青华村象脚鼓制作艺人俸传诗介绍说,“我们制作象脚鼓约有500多年的历史了。”

据了解,2011年临翔区傣族象脚鼓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敲出傣族群众对真善美追求的象脚鼓

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象脚鼓

“除傣族的泼水节、关门节(千灯节)、开门节、立幡杆节等民俗活动必用外,汉族的春节及其他重大节庆活动都少不了象脚鼓舞表演。”俸传诗介绍,生活在临翔区傣族村寨的人几乎都会跳优美的象脚鼓舞,象脚鼓的大量需求催生出了象脚鼓制作技艺。

据介绍,傣家人将大象和孔雀看作是吉祥的象征,象脚鼓造型颇似大象的足,因此深受傣族人民的喜爱。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象脚鼓作为临翔区傣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得到了较好发展。随着傣族各类节庆活动的恢复和发展,对象脚鼓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修补象脚鼓过程中,我们认真摸索,研究象脚鼓的制作工艺,制作出了临翔区的象脚鼓。临翔区手工制作象脚鼓,较好地保留了象脚鼓制作的传统工艺。”俸传诗一边凿着原木,一边向记者介绍。在众多的傣族民间舞蹈中,象脚鼓舞可以说是傣族最具有代表性的。

敲出傣族群众对真善美追求的象脚鼓

需经过九道工序耗时数月

“制作传统的象脚鼓需要用到锯、锤、斧、刀、铲、 凿、锥等工具。”俸传诗介绍说,“传统的象脚鼓,用一整段木材制作,选料在每年农历八月间,村中的佛教管理小组和安章开会研究,由制作艺人提出选用树种。椿树、杨柳、云槐、刺通树、攀枝花树等都能用来制作象脚鼓。待木料阴干后,由佛教管理小组安章确定开工时间,并由村子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仪式,仪式完成之后,艺人们才可下料制作。”

据介绍,临翔区傣族象脚鼓手工制作技艺延续了傣族古老的制造技艺,制作工序十分复杂,共有九道工序,且要求精细,不然很难做成象脚鼓。“一只象脚鼓从选树到制成大约需要3至4个月时间。”俸传诗说。

据了解,临翔区傣族象脚鼓手工制作技艺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象脚鼓制作完成后要举行竣工仪式,感谢天与地赐予村寨象脚鼓,并祈求佛祖护佑人们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俸传诗介绍说,“做好一只象脚鼓,至少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

据介绍,鼓身制作结束以后,鼓身外还要雕刻花卉、大象、马鹿、蝴蝶、龙、凤、蝙蝠等纹样并彩绘。在一番精心打磨后再用红、黄、绿、黑、白等色给象脚鼓上漆,最后上一道清光漆。

俸传诗介绍说,“鼓身上还将系有花绸带和彩球,用来挂在击鼓人的左肩。最后还会在象脚鼓上插几根孔雀羽毛,起装饰的作用,也为了在跳舞时加大鼓尾摆动的幅度,增强观赏性。”

俸传诗即兴拿起制作好的象脚鼓,跳起了一段象脚鼓舞……鼓声清脆悦耳,舞姿矫健、灵活。“象脚鼓舞一般右肩斜挎鼓于胸前,边击鼓边跳,其舞蹈动作多为腿部踢跳和转身动作,用铓锣伴奏,可以集体舞蹈或者独舞。”他边跳边说道。

敲出傣族群众对真善美追求的象脚鼓

想方设法传承发展象脚鼓

“临翔区青华村会制作象脚鼓的艺人大多都上了年纪,而制作象脚鼓是个耗时间又费体力的活儿,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加之古树资源逐年减少导致制作成本逐渐增高,传统象脚鼓的制作技艺已濒临失传的处境。”临翔区芒畔街道办事处主任李红兵说道。

据介绍,截至目前,在临翔区擅长和进行商业制作象脚鼓的民间艺人仅20人左右,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忙畔街道办事处青华村的俸传诗、勐准村的叶正文等人。

鉴于此,下一步,临翔区将协调各方资源、力量,努力将象脚鼓舞作为临翔区傣族聚居地中小学的重要校本教材内容之一。此外,还将努力搭建象脚鼓舞学习、交流平台,促进象脚鼓舞在临翔区的推广和对外的宣传推介。并将传统和创意结合,促进象脚鼓文化产品多样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再借助电商平台,对临翔区手工制作象脚鼓产品进行高密度的宣传、推介,让手工制作象脚鼓被更多的人认识、喜爱,使濒临失传手工艺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涉及乐器

光亚(拼音:Guāng yà)又称光吞,即象脚鼓,意为长尾巴鼓或短鼓。是傣族重要的民间打击乐器,深受傣家人的喜爱而广泛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中。

猜你喜欢

由 肖毅 于 2022-04-26 整理
特色美食吃起来,象脚鼓敲起来,铓锣打起来,孔雀舞跳起来……在“水、水、水”的欢呼声中,4月15日,“云过泼水节”系列民俗活动在西双版纳勐巴拉小镇精彩上演。
阅读全文 >>
由 亦寒 于 2022-02-14 整理
勤劳智慧的傣族人民,聚居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澜沧江和瑞丽江畔,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