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笑谈 幽默艺术

277次浏览 · 由 肖毅 于 2022-03-09 整理

“笑谈”,是一种民间演唱形式,具有戏曲的形态。它的演出往往穿插在眉户戏目中间,应观众要求登场。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逗笑见长以说白和表演为主的幽默艺术。 

崆峒笑谈 幽默艺术

“崆峒笑谈”也叫“笑摊、笑坛”,俗称“谝干传”或“丢丑”,是平凉小曲的前身,大约形成于宋元时期。

崆峒笑谈 幽默艺术

目前流传的“崆峒笑谈”大致可分为以下六类:一、有表现群众生产生活而又富有情趣的,如《扬场》《推磨》《拉猴》等。二、属于讽喻人改恶从善一类占的比重不小,如劝人戒赌的《春姐找父》。三、讽刺旧社会官老爷们的腐败、昏庸、无耻,赞美普通百姓的机智、善良并给予同情的剧目也很多,如《打面缸》《闹老爷》等。四、讽刺、挖苦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如《双摇会》《大夫小妻》等;五、反映亲戚、邻居和家庭纠纷或矛盾,如《两亲家吵架》《双喜接妹》《懒婆娘》等;六、表现男女情爱,如《下四川》《放牛》以及《闹书馆》《货郎探亲》等。

崆峒笑谈 幽默艺术

“崆峒笑谈”行当以丑角为主,有官丑、小丑和老丑,有媒旦,姚旦,再配以小生小旦。乐队分文武场面,演唱以干鼓牙子,梆子、碰铃敲击节奏,以铙钹、小锣来烘托气氛,笑谈多数剧目是以说白为主,唱段为辅。“笑谈戏”音乐伴奏用的乐器与平凉曲子戏一样,文场面以“胡胡”(板胡二胡笛子、三弦、大头嗡子(低音二胡)等为主;武场面以铜器配合动作,用“一马三件子”(暴鼓、“扇子”铙钹、小锣)演唱中用交子、水水(碰铃);个别用“甘鼓”“牙子”。

涉及乐器

梆子(拼音:bāng zi),又名梆板,中国打击乐器。约在中国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梆子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
三弦琴,共张三根弦,故名“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亦传入琉球、日本等地。在昆曲、淮海戏、大弦子戏等戏曲与单弦、大鼓、三弦书等曲艺中为主奏乐器。
小锣(拼音:xiǎo luó),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 清脆。
板胡(拼音:bǎn hú)是拉弦乐器的一种,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
碰铃(拼音:Pèng líng)古代称铃钹。是满、蒙古、藏、纳西、汉等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丁夏。因流传地区的不同,在民间又有撞铃、双磬、声声、水水等名称,陕西则称甩子,也有简称为铃的。它的形状如铃,铜制,一付两个,用绳穿连,互相撞而发音,无固定音高。常用于器乐合奏及戏曲伴奏中,为节奏乐器。

猜你喜欢

由 长乐 于 2022-07-12 整理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胡琴演奏家赵夺良携演奏团队积极创新线上线下展演形式,通过诠释板胡重奏曲《雨飞舞》,持续奏响民族传统乐章,助力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弘扬。
阅读全文 >>
由 阿蘅 于 2022-06-27 整理
如果河北梆子的伴奏乐队中没有板胡,其他乐器的演奏员素质再高,阵容再强大,甚至上百人的交响乐队,依然不会奏出河北梆子本体的韵味来。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2-05-07 整理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随着板胡独奏艺术的兴起与日益完善,从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阅读全文 >>
由 陌上花 于 2022-02-21 整理
为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针对社会团体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下达的任务,中国社会艺术协会经研究成立了中国社会艺术协会艺术水平考级委员会(以下简称考级委员会),考级委员会携手全国各社会艺术行业领域的专家、教授, 打造中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体系。考级委员会本着“弘扬民族文化、普及社会艺术教育、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事业、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的宗旨,组织、规范、协调全国社会艺术考核工作。
阅读全文 >>
由 陌上花 于 2022-02-15 整理
板胡,拉弦乐器的一种,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有多种名称,如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等。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北方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