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声光重“寻” 弦音心韵

349次浏览 · 由 某某 于 2023-07-24 整理

近日,由奉贤区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汝艺和九棵树爱乐乐团合作带来的《重释“文明”》——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在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举行。

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声光重“寻” 弦音心韵

随着大厅内灯光暗下,投影幕上渐渐出现金色流沙般的颗粒,最终变化成一个拉着二胡的影子,孙文明的代表作之一《流波曲》的二胡音也在演艺厅内响起。据了解,孙文明是与刘天华、华彦钧齐名的我国三大民间音乐家之一。他的人生就像他最经典的作品《流波曲》一样,虽为草根艺人颠沛流离却始终坚守艺术理想,最终登顶民族音乐的殿堂。而在二胡演奏技艺方面,孙文明极富有创造性,能根据乐曲表现的需要采用独特的八度定弦。

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声光重“寻” 弦音心韵

“《流波曲》太好听了。”现场观众纷纷感叹,“这个曲子讲述了他一生的经历,特别坎坷,但是又能感受到他的乐观向上。”

音乐会现场演奏《流波曲》《弹乐》《夜静声》《志愿军归国》《二琴光亮》五首代表作,将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孙文明先生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进行艺术化的演绎,将他的琴艺、他的情怀和精神深深融入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思想中。

现场也来了不少音乐学院的学生和老师,在观赏完整场演出后,学生们赞叹于整体的融合效果,“我觉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琴光亮》,之前听的都只有二胡的演奏,但是今天的演出加上了多媒体的辅助,这样的视觉享受就好像展现给我们一个超越现实的感觉。”

事实上,本次音乐会主题之“重释”一语双关,既是指对孙文明二胡艺术的重新阐释,更是指“重新释放”。这些曲目由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进行再度创作编配,将孙文明二胡所蕴含的韵律风格、审美情趣与西洋管弦乐配器有机结合,并配以交响乐配器、多媒体呈现、声光电的组合,让现场观众沉醉其中。

“今天汝艺老师做这样的情景演绎非常好,把二胡技艺和老百姓所能接受的审美方式做了完美的结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处长陈平表示,奉贤是孙文明艺术人生的归处,也是《流波曲》的诞生地。本次音乐会聚焦上海国际大都市文化软实力提升和奉贤“贤美文化”、“新江南文化”打造,旨在以上海市奉贤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江南孙氏二胡艺术”为引领,实现非遗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项目能够给老百姓更好地接触,这样才能使我们非遗能够长久传承,生生不息越做越好。”陈平说道。

大型多媒体孙文明二胡情景音乐会:声光重“寻” 弦音心韵

据悉,“天弦琴梦”孙文明二胡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主题图片展也已同步开幕,广大市民和音乐爱好者可前往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观看。

涉及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汤圆 于 2025-04-10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当经典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二胡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5-03-11 整理
在二胡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月牙五更》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听众。这首乐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更调”,而是作曲家刘明源先生以东北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5-02-27 整理
在20世纪70年代,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草原新牧民》。这首曲子不仅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壮丽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年轻一代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乐观、愉快心情的赞歌。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5-02-14 整理
《苗岭春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胡名曲,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通过音符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阅读全文 >>
由 夜夜 于 2025-01-02 整理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乐手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结构材质主要为木材和蟒皮等天然材料,因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温度骤降、空气干燥的冬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