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189次浏览 · 由 肖毅 于 2022-05-06 整理

传情达意 、“”声不止,芦笙,是拉祜爱情的甜蜜调子,更是拉祜文化的隽永密码。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芦笙,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拉祜文化传承的重要“密码”之一。它在拉祜族文化历史的悠悠岁月中,有着隽永的光芒和不败的音色。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芦笙制作,这项极具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拉祜族传统工艺,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于2006年5月8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在普洱市澜沧县木戛乡南六村,南嘎河人制作芦笙的工艺精细考究。这里的成年男子大都会制作芦笙,以家庭为单位的师承关系,将芦笙制作代代相传。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制作芦笙的原材料除了自家栽种的形状好看的葫芦外,铅、金竹,酸蜂蜡等缺一不可,最重要的还要有生长在深山丛林里的泡竹。芦笙制作人往往要徒步进入深山、走过溪涧,才能找到。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芦笙制作过程主要有截竹管、安簧片、粘管、调音等6道工序。最值得一提的是簧片制作,金竹砍回后削成片置放于火炕上慢慢晾干后削成薄片,截一寸来长,用最小的刻刀刻出舌簧,试音、修改到音调旋律准确才算完成。

这其中又以调音最为关键。芦笙的音准,在制作过程中只能完全靠芦笙制作人的经验和感觉去制作与调试,且一定要反复多次调试,这道工序非经验丰富的师傅不能为之。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芦笙大小各异、长短不一,不同的芦笙发出的声音高低错落不同。长芦笙低沉有力,是逢年过节展示拉祜人质朴粗犷的绝佳乐器;短芦笙清脆悦耳,春日里谈情说爱、秋收时丰收喜悦,它都是拉祜族传情达意的最好承载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繁琐考究的制作过程

淳朴单一的传承方式

并没有让芦笙制作这一拉祜民族文化

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地方的保护 民间的传承

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笙”声不息

让民族文化“笙”声不息,薪火相传

涉及乐器

芦笙(拼音:lú shēng),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

猜你喜欢

由 夏浩东 于 2022-09-05 整理
他创编芦笙合奏曲目,大胆地创新和尝试芦笙乐团演奏方式,让芦笙这一“乡野”乐器走进大雅之堂。
阅读全文 >>
由 Susan 于 2022-06-01 整理
为了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月27日,通道侗族非遗文化宣传小组携侗家特有的乐器——芦笙,走进了武陵中学,联合校德育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宣传表演活动。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5-31 整理
“社区真的为我们苗族文化传承办了件好事,为我们苗族老百姓办了件实事。”
阅读全文 >>
由 赵锦辛 于 2022-05-27 整理
“事事皆入笙歌,处处均有笙乐”,芦笙是苗族传统而古老的簧管吹奏乐器,伴随着苗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5-24 整理
从江县往洞镇往洞村校联合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及本地特色,组织“五老”到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暨“九洞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