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前的6月,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二胡演奏家、一代民乐宗师、年仅37岁的天才音乐家刘天华因病去世。他的离开,如同二胡曲奏至最绚烂处时戛然而止,给中华民族音乐留下了永久的哀伤和遗憾。他留在家乡的音乐和手稿,总能勾起音乐爱好者的无尽相思,今晚,无锡民族乐团精选了10首经典曲子,将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上演一场别出心裁的音乐会,以此纪念刘天华。
刘天华是百年来二胡艺术领域的一座丰碑,他创作的10首二胡曲自问世以来,历经百年而不衰。“这次音乐会更像一个雅集,一边讲述着刘天华的故事,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便随之而来,表演方式有独奏、重奏、合奏等,犹如沉浸式的体验。”当代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此次不但要演奏,同时还将担任讲解人,让观众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更加了解刘天华的一生。
除了演奏模式的创新,此次音乐会更精选了不少观众耳熟能详的曲子,如《病中吟》《良宵》《光明行》。还有一些曲子是首次在无锡的舞台上演出,如《变体新水令》。据悉,这首曲子是刘天华根据民间丝竹《新水令》编创而成,后经刘文金编为民族管弦乐曲。邓建栋表示,这也是刘天华创作的唯一一首合奏曲。
刘天华的音乐实践始终以振兴国乐、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为己任。《月夜》采用传统的江南地方音乐素材,并借鉴了西洋小提琴的演奏手法,使乐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歌舞引》为刘天华于1925年观意大利歌剧表演激发灵感而创作的第一首琵琶曲;至于二胡作品《烛影摇红》,这首中国式的华尔兹二胡圆舞曲,是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这些经典的曲子届时将会一一上演。
1895年2月4日,刘天华在无锡江阴城内一座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里出生。这是一座建于清代末年的并不怎么起眼的小院落,如今已成为“刘氏三杰”,即刘天华和他的兄弟(著名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的故居。1932年6月8日,刘天华不幸病故,他的遗物大部分由他的子女珍藏,小部分由亲友收藏,包括创作手稿、使用过的物品、乐器等,1989年以后由他的子女、亲属陆续捐赠给故乡江阴,存放在江阴市博物馆内。
众多藏品中,最珍贵的要数刘天华《光明行》《闲居吟》的手稿,均是1989年刘天华之女刘育和捐赠的。《光明行》手稿用毛笔单面书写,由右向左竖写,首页曲名“光明行”下署“刘天华一九三一·春·北平”。邓建栋告诉记者,《光明行》二胡独奏曲创作于1931年春天,“当时,一些外国人对中国音乐不甚了解,认为中国只有唐诗宋词,没有音乐。刘天华在实践的基础上创作了此曲,以纠正外国人的偏见。在这首曲子中,刘天华借用西洋音乐的进行曲曲式和转调手法,并将小提琴的跳弓、颤弓等演奏技法应用到这首乐曲,但整个曲调风格仍完整保持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闲居吟》一直都是众多二胡演奏者的心头好,无锡二胡演奏家刘潇表示,虽然这次音乐会没有演奏,但这首二胡独奏曲首次使用泛音,速度变化多端,旋律清妙动听,反映了刘天华假日闲居家中的生活意趣,让人听着十分开心。这首曲子也证明了当时刘天华已形成自己的音乐语言和创作风格。百年以前,二胡一般只存在于民间街角巷弄中,是一件纯粹的民间乐器。但因为刘天华,二胡如今不仅能登上音乐的大雅之堂,还成为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的国粹。邓建栋强调,“守正创新”一直都是刘天华坚持的音乐方式,自己更希望无锡的民乐也可以以先进理念与精湛水准,为新时代民族音乐品牌的打造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