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因其拥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及魅力,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时光穿越千年,如今,竹笛爱好者依然在用竹笛奏出幸福的曲子。家住武汉市山水华府小区的67岁老人刘国增就是如此。
3月31日上午,在武汉市迎宾路西侧的滨河路环城公园里,记者远远就听到阵阵悠扬的竹笛声。循声望去,只见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人端坐在长凳上,身杆笔直、精神矍铄。他双目微闭吹奏着竹笛,神情非常享受。一曲《春到湘江》引得不少人驻足聆听。这位吹竹笛的老人正是刘国增。
说起刘国增与竹笛的缘分,要追溯到刘国增上中学的时候。刘国增的老家在通许县,出身于农村的他从小喜欢听戏。“我一直觉得豫剧中有一种乐器伴奏起来特别好听,经过一番打听,我得知那悦耳的伴奏声就是用竹笛吹奏出的声音,这让我激动不已。”刘国增回忆说,15岁那年,在他的央求下,父亲同意给他买一支笛子。当时,他拿着笛子爱不释手,从那以后,刘国增便开始摸索起如何吹奏竹笛。
不过,吹奏竹笛看似简单,入门却并不容易。起初,刘国增拿到笛子既不知道发声方法,也不知道音阶规律,他甚至根本没法把笛子吹响。后来,他没事就往戏班跑,跟吹奏竹笛的师傅请教,回去以后刻苦练习。没过两年,刘国增便能流畅自如地吹奏10余首曲子。
高中毕业后,刘国增从通许老家来到原开封机械厂工作,并在市区安了家。那时候因为工作忙,刘国增曾一度放下竹笛,但空闲的时候,他还是会吹上一曲。“工作累的时候,吹竹笛解压,心情不好的时候,吹竹笛排遣放松。”刘国增回忆说,他们单位破产以后,他曾做过小生意、开过出租车,每当心情郁闷、找不到生活方向时,他都会拿出笛子吹上几曲排解烦闷的情绪。
如今,过上了退休生活的刘国增有大把时间用来吹笛子。“如果没事,我早上吃完早饭就会到滨河路环城公园吹笛子,从9时吹到11时半,到了晚上,我会在家练上一两个小时。不瞒你说,我练循环呼吸练了两年,直到半年前,我才掌握其中的门道,那天突然领悟了吹奏的技巧,我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又蹦又跳,像个孩子一样。”刘国增说。
为了吹奏好笛子,刘国增买了一个可以播放歌曲的小音箱,这样他学起来就更加方便了。除了更新设备,刘国增还赶起了潮流,玩起了音乐软件。刘国增说,这个原本属于年轻人的音乐软件让他爱不释手。“从我下载软件的那天起,我就经常在上面录曲,前段时间翻看列表,没想到我已经录了将近50首曲子了。”刘国增提起这事还有些小兴奋。现在一有空,刘国增就戴着耳麦在房间里录曲,有时一支曲能录上10余遍,直到满意为止。当记者问起有多少粉丝时,他笑着说:“大约有500人关注了我,大家喜欢我演奏的作品,我很开心。”
可以说,竹笛已经融入刘国增的生活。“每当拿起竹笛,我内心都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愉悦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国增反复强调,吹奏竹笛不仅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锻炼了身体。他希望有更多的老年人像他一样爱上一门乐器,用音乐点亮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