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辉的抗疫笔记:用原创二胡琴诗致敬最美逆行者

132次浏览 · 由 关谷奇迹 于 2022-04-27 整理

我是马晓辉,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二胡演奏家。日前,我创作了二胡琴诗《晨曦—在路上》,致敬最美逆行者!

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源于2022年上海抗疫进入关键时刻,我和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2600万人民一起,团结一心、攻坚抗疫的亲身体会和真实感受。

这一个多月来,我响应号召,“足不出户”,和浦江两岸万千人民一起,用城市的静默守护百年来的海上繁华,用生活的停摆蓄力未来的车水马龙,用工作的闭关积攒创作的力量。上海的街头虽然已经空空荡荡,但我和我们身处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一样,其实都还在路上,都在同心同德抗疫前行的路上,在共克时艰心怀希望的路上。上海抗疫,正和时间赛跑。要抢在病毒前面,坚决动态清零,让上海复工复产,迎来胜利的晨曦。

这段携手共行的时光,让我看到了医务工作者全日无休奋战抗疫第一线的操劳,看到了无数来自全国的志愿者们身穿大白,日以继夜忙碌的身影,也看到了全体市民邻里互助相互支持鼓励的温馨,而这些所有的付出,是为了让我们早日重新走出家门,在外滩重新感受万国建博览的厚重,在陆家嘴重新仰望新时代摩天高楼的雄伟,在淮海路重新下一次浓油赤酱的本帮菜馆,在新天地重新点一杯香浓的现磨咖啡……

马晓辉的抗疫笔记:用原创二胡琴诗致敬最美逆行者

因此,我心有所感,写下了《晨曦—在路上》这首“叙事音乐散文诗”,来立体呈现和表达描述,以此和大家共勉和彼此激励。

在创作形式上,这首音乐散文诗采用了层层递进叙事性的创作架构,打破常规的乐曲创作形式和格局,以非常规的演奏技法,来渲染情绪和氛围,并以三拍子圆舞曲的旋律为主题旋律,不断的变奏、变化……让文字和音乐的律动相结合,音乐与文字交相呼应,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文字、音乐、朗诵氛围声部”。

二胡特别用了底一度的定弦,开篇引子以降B调色彩开始,直奔乐曲华彩乐章,点题核心…以舒缓肃穆和略显紧张和压抑的节奏,表现生活在大都市我们的生活常态,和突发事件的触动,以及我们对上海疫情的关切和奋战紧张感…… 主题部分逐渐深情,表达了我们对上海停摆之前七彩斑斓生活工作场景的渴望和怀念,之后又转成明媚的C大调……最后的五度双音高潮部分激昂动魄,表达了我们必定会走过这段不寻常的道路,抵达胜利终点,看到了晨曦、迎来黎明的信心。

我们走在路上,手举抗疫之灯。我们知道,夜路总有尽头。晨曦,在路上!

涉及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汤圆 于 2025-04-10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当经典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二胡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5-03-11 整理
在二胡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月牙五更》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听众。这首乐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更调”,而是作曲家刘明源先生以东北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5-02-27 整理
在20世纪70年代,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草原新牧民》。这首曲子不仅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壮丽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年轻一代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乐观、愉快心情的赞歌。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5-02-14 整理
《苗岭春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胡名曲,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通过音符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阅读全文 >>
由 夜夜 于 2025-01-02 整理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乐手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结构材质主要为木材和蟒皮等天然材料,因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温度骤降、空气干燥的冬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