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神秘”形容的曲子中《神人畅》必是位列前茅,但是有不少琴友在第一次听这首曲子时都会冒出一个疑问:这曲子怎么有股“日本味”?
中国的音阶以明清为界线,以前乐曲为七声音阶,之后逐渐发展为五声音阶,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乃至八九十年代,当时的音乐工作者在理解、处理古代音乐时也有五声化的倾向,把七声音阶变为五声音阶(如:管平湖先生对琴曲《离骚》的五处将二弦音改为三弦音的处理)。
而日本音乐从三国时期开始(包括后来的唐、宋时期)就受中国音乐的影响并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唐代以前的曲谱《神人畅》会有股“日本味”。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日本歌曲有着对中国音乐的继承。
现存最早关于此曲的记载出现在汉·桓谭的《新论·琴道》中,他说:“《尧畅》,远则兼善天下,天下通畅,故谓之‘畅’”。
《神人畅》为唐代以前的曲谱,有“神与人共欢畅”之意,谢希逸《琴论》中说是尧帝所作。
以“畅”为题材的琴曲至今有记载的仅两首(其二为《南风畅》)。此曲不仅神秘更为典型,大部分是泛、散、按音,且只用了宫、商、角、徵、羽(弦名)五根弦,少宫少商两弦皆不用。像这样弃少宫少商两弦不用的情况在其他琴曲中是十分罕见的,也正因如此曲子在弹奏过程中好像更接近古人的思想、更加有触及原本古乐的感觉。
曲中描绘的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有着“半传说”性质的尧舜禹时代,那时孕育着的正是华夏民族的精魂,敬天地智慧、尊重自然万物规律、勤劳能干、坚韧勇敢,这些质朴而醇厚的品质正是华夏民族的底色。故该乐曲淳朴自然、苍古雄劲,音调粗犷、节奏铿锵,曲意表现着人与神的交流;泛音缥缈空灵,有着神灵的庄严与神秘之感;按音豪爽跌宕,有着人们祈祷、跳舞的震撼和虔诚之感。
另外,《神人畅》一曲很好地表达了人们对先人圣贤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03年文化部组织申报古琴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时,曾以较大篇幅对《神人畅》作了介绍,所依据的主要内容是古琴家丁承运先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