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志愿服务暖民心 东营43.7万余名志愿者遍布城乡

96次浏览 · 由 长恭 于 2022-04-01 整理

“吸气,呼气,保持住……”近段时间,每天晚上八点,利津县五老志愿者陈步荣的葫芦丝网上课堂就会准时开讲,这是她义务教授葫芦丝的第五个年头。陈步荣既是利津县老年大学葫芦丝课的“辅导员”,也是实验一幼大二班孩子们的“葫芦王”。

常态化志愿服务暖民心  东营43.7万余名志愿者遍布城乡

上过陈步荣课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呼她为“葫芦王”,她则把孩子们称呼为“葫芦娃”。起初,利津县实验一幼计划开设葫芦丝兴趣班时,由于缺少专业葫芦丝老师,一直未开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葫芦丝十级水平的陈步荣主动请缨,入园义务授课。一时间,葫芦丝特色课堂成了孩子们“上不够的音乐课”。

如今在东营,像陈步荣这样的志愿者已有43.7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队伍2122支,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33.7万次,今年以来公示活动1.8万余场次。志愿服务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近年来,东营市聚焦“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宗旨,精准对接需求、精准组织推进、精准服务群众,以项目化手段组织实施了一大批各具特色、可复制推广的志愿服务项目。

当前,志愿服务项目日渐成为深化社会治理、有效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为此,东营紧盯群众需求,精准征集项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东营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四级均开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供需对接平台,发挥实践站管理员和网格员“两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实现群众需求无缝隙收集、一键式上传。同时,东营市围绕理论宣讲、医疗健康、科技科普、生产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广泛向社会征集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建立志愿服务项目库,通过定期召开的项目发布会、实时调度督办、举办项目大赛等形式手段,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东营市已征集并组织实施“爱晚晴”“我为老兵送温暖”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481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33.7万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12万小时。确定2022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210个,其中,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示范项目22个、民生服务项目188个。

志愿有特色,服务有温度,东营市创新志愿服务实施路径,精准服务群众。全市大力推广网络志愿服务供给,运用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平台,开展关爱特殊人群、远程支教、心理疏导等服务,拓展服务半径。东营还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鼓励基层在建设模式、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培育了孺子牛志愿服务联盟等一批优秀团队、特色项目,打造了“微宣讲专列”“文艺轻骑兵”等志愿宣讲品牌,形成了“惠健康”“爱帮农”等志愿服务品牌。

涉及乐器

葫芦丝(拼音:hú lu sī),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源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猜你喜欢

由 氯化钠 于 2024-03-11 整理
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不断交融,葫芦丝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新型多功能葫芦丝。这种新型葫芦丝不仅保留了传统葫芦丝婉转动听的音色和浓厚的民族风情,还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多项实用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演奏体验和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 >>
由 风月呢喃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吹管乐器,其音色优美、深情且富有诗意,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赋予了葫芦丝如此醉人的音色呢?
阅读全文 >>
由 阿蘅 于 2024-03-11 整理
葫芦丝,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吹管乐器的典型代表,其音色悠扬悦耳,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在探讨葫芦丝的魅力时,其丰富的调式体系尤为值得关注。葫芦丝的调性多样化,使得它能演绎出各种风格迥异、情感丰富的乐曲。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4-03-09 整理
双音葫芦丝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吹管乐器,是在传统单音葫芦丝的基础上创新设计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是配备了一个或多个人工吹孔与共鸣腔相通的附管,使演奏者能够在同一支乐器上同时发出两个不同的音,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的表现力和音乐层次。
阅读全文 >>
由 华夫饼 于 2024-03-06 整理
可调音葫芦丝作为传统葫芦丝的创新改良版,为演奏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灵活性。相较于固定音高的传统葫芦丝,可调音葫芦丝的主要作用及使用方法如下。
阅读全文 >>